前几年,我表弟小刚的公司业务扩张,领导有心让他多接触几个全新领域,但新项目生疏烦琐,需要从头学起,而且风险重重,效益也不稳定。小刚总觉得麻烦,不如原来干得顺手,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好意。我劝过他几次,但他总觉得眼前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没必要为了不一定成功的事情费时费力。
结果今年一开春,新业务逆势上涨,迎来了急速扩张期。小刚所属的传统部门萎缩衰退,工资平均下调了40%。
我们办公室里一位同事叫青姐,她今年33岁,女儿2岁半。每个月给老公主动打电话的时间只有信用卡还款日。平日里宋仲基、霍建华、阮经天挨个追,热情程度不输萌妹子。有一次还装病请了半天假,集结了十几个华粉去机场接机,和霍建华合了一张影,激动得差点儿晕过去。回到单位医务室一查,高压都飙到137。
我们都打趣她:“追星也得看身体啊,这么大岁数了,还跟着小朋友东奔西跑,熬夜尖叫,第二天还得上班打卡,料理家务,体力透支老得更快啊。”
青姐忽然就塌下眉毛,喃喃地说:“可我就是想有个机会能好好疯狂地爱一场啊。我看到他们在电视剧里阳光帅气,宠起女朋友来人神共愤,我就心潮澎湃。我不是迷他们,我是迷爱啊。”
曦曦不明就里地问:“那您老公呢?”
青姐叹了口气,说:“我们是相亲认识的,他工作踏实,为人
木讷,所有人都告诉我,和他结婚会很稳定。是啊,我们足够稳定,每天6点起床,11点睡觉,每三天一次大扫除,闭着眼睛也知道日子怎么过下去。可我俩真的没话说,我真的不快乐啊。稳定就像是一张符咒,镇住了我对爱情所有的憧憬。我也只能在一地鸡毛中追几个肥皂剧的男主角了。”
看着青姐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和曦曦都默默地闭上了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稳定成了衡量一件事或一段关系的重要砝码。只要够稳定,幸不幸福、喜不喜欢、值不值得都显得没那么重要。可稳定真的就该是我们追求的最佳状态吗?
不想冒险的小刚误以为抓住了稳定,而青姐又把爱情溺毙在一成不变的柴米油盐中。可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哪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在波云诡谲中刻意去维持不变,就好比削足适履,因噎废食。一潭死水又怎能抵住突如其来的阵阵涟漪呢?
比如,我的大学同学小石和她老公大力。小石一开始在外企做助理,工作大多琐碎,但不是负责人,也不用承担太多。后来她升职做了主管,跟项目跑进度,一下子忙得昏天黑地。大力是传统的公务员,朝九晚五,生活工作非常稳定。
再后来,小石生了孩子,外企竞争压力大,不敢请假太久。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小石就回公司上了班,还给孩子断了奶。大力和老人轮流照顾孩子,越照顾心里就越不平衡,脾气也越
来越急躁。小石心里理解,所以几次争吵都是以小石的妥协告终。她被迫把手头的大热项目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只负责接些边角的宣传工作。
可是大力犹嫌不足,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发给了小石的各级老板,说什么公司害得他家不成家,苦不堪言。老板一生气,抽回了小石跟进的所有项目。
为了所谓家庭的稳定,为了孩子,小石忍下了大力的胡搅蛮缠,卑躬屈膝地维系着老公脆弱的自尊和敏感的神经。就像我们爬山一样,在山脚下的我们地势最低,也最稳定。一旦开始攀爬,就会有速度、节奏、体力、适应能力等各种差异,就会产生缓急快慢,从而造成了彼此身份地位的差异;而这个时候,如果伴侣不能理解和正视这种差异,很可能就会用维系家庭稳定的托词来勒索你。
在变化中,离开还是留下,割舍还是放弃,都会日夜煎熬着你。两方中只要有一个不愿改变,稳定立马就会逼你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靠牺牲职场能换来多久的稳定呢?而我们苦苦追求不敢放手的是真的稳定吗?
从上班的第一天就知道退休的样子,不是真的稳定。从上班起第一天就努力奋斗,修炼到强大的内心、丰富的经验、独到的眼光才是真的稳定。
同样,一成不变、委曲求全的婚姻也不是真的稳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追求梦想,在彼此成全和支持下实现双赢的婚姻才是真的稳定
。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考研时他去了清华大学,我落榜之后选择当教师。从同学到师生,从朝夕相处到天各一方,瞬间打破了最初的稳定。后来我因为工作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