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看天色,时已近午,没多长时间也该吃响午饭。
他便出门,先去旁边的酒楼叫了几个好菜,让小二饭好了送去家里。
再亲自到衙门,将张家元提前叫回家。
回去,恰好菜也到了。
一家人便上桌吃饭,他趁便把族学的事跟大伯父说了说。
一时饭毕,张家元夫妇已然知道刘二女他们进城的打算,自然有眼色的不打扰他们,于是双方分道扬镳。
两人来到县城最热闹繁华的街上。
刘二女觑望着眼前两层高,装饰的金碧辉煌,人来人往必定非富即贵的秀华楼,心里喘喘不安,腿脚一时蹉跎着不敢上前。
她这一路本来已经做好破财的准备了。
想着若是去僻街陋室中买点棉花、贱的布料也好——冬日寒冷,棉衣怎么都不嫌多,哪知张知劲从张家元家里出来,二话没说就将她带来了这里。
别看刘二女没进过几次城,一个人进城绝对昏头转向,不知道东南西北,可秀华楼在县里的鼎鼎大名她这个乡下妇人也听说过。
这那是他们来的起的地方呀!
偏偏有人喜欢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这不,这时刚好来了几辆马车,走下来几位衣着华美的丽人。
其中一位瞅见旁边的刘二女两人,不由得皱了下眉头,眼珠一转,立刻对旁边的同伴小题大做:
“四妹快看!也不知哪里来的乡巴佬,臭乞丐,看样子还想进去,怕不是发疯了吧?”
她露骨的奉承:
“也不看看这是哪里?没有四妹这样的品貌,咱家这样的富贵,怕是到了这门口都不敢待吧?这两个泥腿子倒好意思?
真是好厚的脸皮!”
她说的又快又刺耳,引得街上的路人争相看过来,站在远处对着她们指指点点。
她却不以为然,反而还得意的昂了昂头。
几位丫鬟打扮的女子不敢随便插嘴,只听的抿嘴一笑,被她们簇拥着的丽人却不堪忍受其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子,禁不住厉声呵斥:
“住口!”
谁跟你是一家?
还说别人厚脸皮,最无耻的难道不是你们一家吗?
到底在街上,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后面这两句话她硬生生忍下去没说出口,但是来时的兴致勃勃都被破坏了个一干二净。
丽人一气之下,也不去看秀华楼新进的绸缎料子,反而扭头带着几个丫鬟坐车走了。
只剩下的那位说不好听话的跺跺脚,一脸的不高兴,可眼看她再不上车,剩下那辆马车不等她也要走,她只能也气鼓鼓的跟上去。
一转眼,碍眼的人竟走了个干干净净。
这转折惊呆了众人,然后路人摇摇头也散了。
门口只剩下刘二女两人和知道贵客临门迎出来的秀华楼伙计。
不提伙计的反应,只说刘二女。
她开始被人说,羞得脸都红了,再抬头瞥见几个丽人的穿着打扮,更是自惭形愧。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死她都不进去。
张知劲哪能让她走?
——他为什么明知道刘二女一直不愿意过来,还强人所难?
说到底还是为了刘二女好,为的就是千方百计的改掉她身上的小家子气。
没办法,刘二女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这十里八乡,所识所见都离不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
而且,因为她已经是大人了,也不能像小孩子一样慢慢的教,如此只好用非常办法。
什么办法?
很简单,也很粗糙。
那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刘二女诸多的不足,归根结底都是穷闹得。
试想你从小到大就穷的没穿过一件新衣裳,陡然间让你进秀华楼这种地方你能不胆怯?
如果刘二女进秀华楼如进自家一样自在,那她还会如此吗?
所以,这秀华楼他们是进定了。
被张知劲半扶半拖着往里走,刘二女赶紧挣扎,随后耳边却传来张知劲的劝说:
“都到门口了,哪能不看一看就走?回家一说,还不得惹人笑话?”
又使劲吓唬:
“别乱动,你看人家伙计都看着我们呢。你要不怕被人看笑话,你就闹。”
刘二女立时不敢动了。
两人几经波折终于进去。
后来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