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话:
“这没娘的苦,亲家应该比咱们都知道。”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张裴氏等人都气炸了。
杨大哥见张家人没人说话,不禁站出来问:
“那你们说咋办?俺妹子不是说了不是有心的,事儿完全是赶巧了?谁让你们让她看着老太婆的?”
说着,他顺嘴说出心中猜疑:
“你们也别站着说话不腰疼,那老婆子是个什么东西谁不知道?她死了你们怕是比谁都高兴呢。”
这句话比杨婆子的话还重,一下子如同捅了马蜂窝。
张家善摇头晃脑:
“夏虫不可语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中有佛,看人都是佛……”
张申氏反问:
“照你这么说,你讨厌谁了,都得想法把人弄死?你以为你是谁?”
张裴氏义愤填膺道:
“原本俺不想说的。亲家大哥说到这儿了,那俺也说两句。自宝儿她娘进门那天起,俺早就再三跟她说了,离家里老太太远点。
先前还听话,可后来一怀孕,也许是觉得自己站稳脚跟了,倒跟俺耍起鬼来了。”
她将事从头说了一遍,怒问:
“这些事也是俺让她去做的?你倒说说你们怎么有脸怨俺?自个屙的屎自个擦,别啥都往俺身上推。”
眼看情形不妙,杨老头赶紧出来打圆场:
“消消气!消消气!亲家们别跟他小孩子一般见识。他也是心疼妹子,没啥坏心眼,都是话赶话。”
看向一直没吭声的张家元:
“事儿已经出了,亲家大伯给个准话。”
话犹未完,又求情:
“只求看在老汉的面上别休了她,要不然真的没脸见人只能去死了。”
“到底一条人命!”
等了好一会儿,张家元方表态:
“既然亲家说到这份上了,那好,一事不烦二主,就劳烦亲家把人带回娘家住几日。”
杨家人震惊。
“啥意思?”
张裴氏得意的指点迷津:
“这都听不出来?俺们是教不好了,只能送你家教了,等啥时候教好了,啥时候再回来。”
当然要是教不好,结果就说不定了。
张裴氏越想越觉得这办法好。
张申氏和张陈氏也点头赞同:
“这倒是个好法子。”
小杨氏原先默默站在爹娘身后,如今一听整个人霎时苍白无力。
刘二女想想,小杨氏的娘家和张老五的婆娘张杨氏的娘家是本家,两人是同族堂姑侄,从张杨氏及她娘家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来杨家家风不好。
当然,小杨氏的娘家虽然没张杨氏娘家那么过分。可有的地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奉行重男轻女,讲究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要知道小杨氏闯了大祸,说不得连累娘家名声,娘家人不出手整治她才怪,而且下手绝对轻不了。
杨婆子顿时哭天抹泪: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今俺闺女可是你张家的人,这把人往娘家推算咋回事?传出去俺们家要不要做人了?”
其实平常闺女回去住到没啥,因为不仅能从婆家带东西,而且回去了家里的女人也能歇歇。
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
关键是这回不一样,闺女是被人撵回去的,想也知道回去吃白饭吃定了。
这咋行?
“就是!”
若是杨老头,杨婆子及儿子们还念着少于血脉之情的话,杨大嫂她们就跟这个小姑子是外人了,眼看要祸害到自家,自然坐不住了,纷纷反对。
杨大嫂临了还嘀咕了一句:
“明明小姑子在娘家时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咋到你家就变了?”
又是戳心窝子的话啊!
老辈的不好意思跟她个小辈计较,这不还坐着刘二女嘛?
她自来嘴笨,这回倒是灵光乍现,张口来了一句:
“亲家大嫂这话说错了。不信你想想,宝儿他娘在你家待了几年?她嫁过来几年?”
张裴氏冷笑一声,直接对着杨婆子开仗:
“听你儿媳妇的口音倒怨上俺了?俺今儿真见识了啥叫倒打一耙,亏她倒有脸说出口。”
杨婆子脸立时乍青乍白的,刚要说话,只听张裴氏接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