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这么说,其实就是把整个规矩定下来。
先谈生意,谈好了上报朝廷批准就可以执行军火交易了。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洽谈前把消息尽可能隐藏起来,不让太多人知道此事,免得到时候什么阿猫阿狗都想掺和进来,分一杯羹。
别看工部和兵部,还有他魏广德貌似很牛逼,但那又怎么样,那些人虽然不能成事儿,但却可以坏事儿。
到时候只要上道反对奏疏,弹劾这弹劾那,就可以把事儿搅黄。
比如说兵器单价太低,怀疑参与谈判官员和藩国使者私相授受,这谁说得清。
至于说追查没有,他一句风闻奏事就完了。
估摸着张居正还是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面的,让魏广德头疼。
他们的关系就这样,大是大非问题上户保持一致,不过私下里争斗也多。
就算他们不斗,身后还跟着一帮子人,他们也想进步,也会逼着他们在内阁斗一斗。
“此事,下来写一道题本送去乾清宫吧,也要给宫里知会一声才好。”
魏广德又说道。
“嗯。”
这次,三位阁臣都没有反对。
或许多多少少都觉察到皇帝大了,很多事儿不能继续由他们一言而决,还是得宫里做主定夺。
又在首辅值房呆了一阵子,魏广德才出来回到自己值房。
房间里收拾的很干净,芦布也不敢偷懒。
就算魏广德南下期间,每天早上都会来屋里打扫一番,然后找个由头出门,自己给自己放假去了。
当然,也不是全然不理事儿,他在内阁里也拉找了几个中书,打听内阁里的消息。
不然,魏老爷回来他什么事儿都不知道,可就是他的失职了。
“老爷,你这趟出行辛苦了。”
魏广德坐回官帽椅,芦布已经殷勤的送上茶水。
“衙门里最近没什么事儿吧?”
魏广德开口问道。
“内阁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原样,不过市井间今日流传谣言,说历代内阁多是单数,今阁老双数已经数年,应该再补上一位才是。”
“嗯?”
芦布刚说完,魏广德就眉头一皱。
其实内阁阁臣并无定数,只不过长期以来确实是单数。
说到底,就是大家出现分歧的时候,可以靠投票决定。
而内阁所谓的首辅和次辅,不过是大臣们约定俗成的说法,虽然宫里也接受,但严格说起来,阁臣确有上下之分,但在内阁说话办事儿,其实是不看你的殿阁,还是群策群力决定事务。
只不过因为首辅和次辅在选择新进辅臣上有发言权,难免就形成一定派系。
就比如张居正和张四维、魏广德和申时行一样。
魏广德不相信谣言是自己产生的,肯定是有人推波助澜,或许是想要进一步。
从受益角度,魏广德很快就把目光落到礼部和吏部两个衙门。
这个时候如果说有人有资格入阁,也就是这俩部门了。
两个尚书加上几个侍郎,都有可能是这件事儿的幕后推手。
“什么时候传出来的?”
魏广德忽然问道。
前两日在家里,他都没听到张吉提起此事儿,按说张吉应该更早知道才是。
“是我昨日听闻,在北城那边传出来的,听说消息最早出现在南城军户街那边。”
京师南北城,都有大片地方被划给京营建造屋舍,供京营官兵居住。
又因为这批人不仅家里有人在京营当差,还有不少子弟已经融入京城的各行各业,通过他们传递流言确实可以快速在京城各地传播。
“你查查,看是哪家在幕后主导。”
查谣言的源头,还是芦布这样的人更方便,京营里面认识的人多,而那些人也不缺乏政治名敏感性。
说四九城人能侃国家大事儿,其实这个时代就已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