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但我们必须确保,监管的前提是保护农民的权益,而不是剥夺他们的数据主权。”
非洲农民协会的代表们认真听取了王莉的陈述,最终决定支持“农智汇”的立场,并联合向非洲联盟提交正式建议书。
与此同时,王莉还联系了几位非洲国家的农业政策专家,邀请他们参与讨论,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推动舆论支持。
几周后,非洲联盟召开新一轮会议,重新审议《数字农业发展白皮书》。在多方压力下,联盟最终修改了草案,删除了“国家监管”条款,并明确指出:“数据主权应以农民为核心,政府不得随意调取平台上的农民数据。”
这一决定,让“农智汇”在非洲的法律地位更加稳固,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农民群体中的信任。
然而,就在局势趋于稳定时,一封来自马拉维的紧急邮件再次打破了平静。
“我们的平台在马拉维的服务器被当地政府查封。”林浩在电话里语气急促,“理由是‘未获数据运营许可’。”
王莉的心猛地一沉。
“这是个借口。”她冷静分析,“他们想通过行政手段,逼我们交出数据。”
“我们不能妥协。”阿米娜坚定地说,“一旦我们交出数据,就意味着承认政府的控制权。”
“但我们也不能硬碰硬。”林浩补充道,“否则,可能会被彻底封杀。”
王莉沉思片刻,最终做出决定:“我们可以申请数据运营许可,但必须附加一个条件??平台上的农民数据不得被政府随意调取。”
“这会不会太冒险?”阿米娜皱眉,“马拉维政府可能不会接受。”
“我们必须试一试。”王莉语气坚定,“如果我们连尝试都不做,就等于放弃了农民的数据主权。”
项目组迅速起草了一份正式申请,并附上详细的法律依据,强调“农智汇”作为农民知识平台,其数据属于农民,政府无权随意干预。
申请提交后,马拉维政府内部出现了分歧。部分官员支持“农智汇”的立场,认为平台对农业发展有积极作用,而另一些官员则坚持政府必须掌控数据。
这场博弈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最终,在非洲联盟和非洲农民协会的共同施压下,马拉维政府做出让步,批准了“农智汇”的数据运营许可,并在许可中明确写道:“平台上的农民数据属于农民,政府不得随意调取。”
这一决定,不仅让“农智汇”在马拉维得以继续运营,也为非洲其他国家的数据主权立法提供了参考。
王莉看着最终签署的许可文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只是开始。”她轻声说道,“我们的使命,远未结束。”
夜色渐深,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屏幕前,林浩正在检查最新的数据安全协议,阿米娜则在整理下一阶段的推广计划。
而在非洲的广袤土地上,无数农民正通过“农智汇”分享着自己的知识,交流着种植经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农智汇”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