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之后,帝国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亚尔玛特,共和军的‘潘多拉’。罗伊 基德,共和军的帕里斯 布莱恩特。”
要塞攻防战中,要突破守军火力网攻方必须把战舰的防御力场集中,也就是说攻方的舰队要以至少一个中队的编制行动,而进入第二层火力防御网之前舰队还要面对要塞炮,那东西战舰的防御力场是绝对顶不住的。
无论大型战舰还是中型战舰的编制,超过一个中队的战舰集中在一起展开的反光线立场就会非合理性累加,超过合理强度的防御力场不但造成了能源浪费而且会对力场框架结构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削弱防御力。所以通常战舰都是以“最合理”防御强度组成战舰中队,而小队的编制仅仅是为了在友军消耗战力时作为小单元的补充,大队编制则是在集团作战中便于协同作战才出现的,这也是无论帝国军还是共和军在一支舰队组成的大队数量不同但是每个中队的战舰数量和搭配却非常相似的原因:中队是最基本的战斗单位。
以前的战例来说,攻打要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兵力占绝对优势时把舰队分为若干份,一部分充当炮灰牵制住要塞炮,其余兵力突破防御网强行登陆。
当然这种方式必须有很大的兵力消耗,不过却是正统的作战方式。
这一次,帝国军死守要塞就是想多拉一些战舰当炮灰,能消耗敌军的战斗力就是胜利,没有战舰的攻防战帝国军还没开战就已经注定战败了
战败有两种:战术上的失败和战略上的失败,假如能多消耗敌人兵力,那么一定范围内的战术失败也可以换来整个战略层面的胜利。
想到这里,李林甚至感觉有些热血沸腾:这是真正的死战,明知道必死他也想要展示自己的存在价值!
共和军攻击之前象征性的发布了劝降通知,帝国军不出意外的没有回应。
于是五分钟后,共和军的舰队开始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