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老太太看几个人冻的鼻子都红了,心里又是高兴又有些不是滋味。
明儿个她和李逢春抽空,给老头子和孩子们做鞋做棉袄棉裤吧。
日日都到外面冻几个时辰,这天这么冷可不成。
那边吃着饭,苏老太太就把李兰花的事说了。
“俺也不知道你们还用不用人了,不过那二牛是个实诚孩子,性子随了大刚。
要是能用上,就用!用不上,俺明个就去和兰花说。”
苏老爷子一听这话乐了,咋用不上,刚好缺人呢。
“能用得上,要是村里人在有来问的,只要是踏实能干的,你就答应了吧。”
苏四郎说的对,有银子不赚是啥子,二丫毕竟是个女娃,日日跟着他们在外面受冻可不成。
“爷,要不以后让二丫在家吧!专门画灯笼上的画.
您带着俺和三郎去县城,然后让二牛哥带着三牛在镇子上卖咋样?”
苏四郎一边吃玉米饼子一边道。
“嗯,成!俺看这个行,现在卖的多了,就二丫一个人能画,让别让她出门了。”
随后几个人又商量了下,都是乡亲,老苏家有困难的时候,人家还送来了四两银子。
那可是救命的银子,雪中送炭啊!
所以以后他们老苏家负责做灯笼,二牛直接拿了去卖,卖一个给他们二文钱。
少卖一日就赚不少钱呢,本打算三四天去一次县城,要是人手够,那就一日去一次也是适得的。
等过了年,这生意就没得做了!
第二日一早,苏老太太就去了苏大刚家!
二牛和三牛还寻思这事咋也得好几天呢,没想到苏老太太一大早就来了。
还告诉他们要是乐意的话,今儿就能拿了灯笼去镇子上卖。
苏二牛和三牛哪有不乐意的,也不用糊灯笼画花的,卖个灯笼就能赚两文,怎么不去?
苏薏不用去县城了可也有大把的事情要干呢。
灯笼上的画目前就她会画,这一天一百多个可是不少。
而且她还要去一趟镇子上,颜料蜡烛还有红纸这些都得多买。
另外,上次她还答应了郝掌柜到他铺子里看看,今儿总算是有时间了。
苏老太留在家里挂灯笼照顾苏老二,李逢春则是和苏薏去镇子。
路上,苏薏把自己卖灯笼的经验教给二牛和三牛。
“二牛哥,你们一定要吆喝,把那灯笼拿出来!有的小孩子看那灯笼好看就迈不动步子了。
咱们做生意一定要脸皮厚,还要会说话!见到年纪大的叫大娘叫爷爷,见到年轻的叫婶子,叫姐姐!”
二牛三牛在旁边一直点头,他们是来赚银子的,要脸皮厚。
到了镇子上,把两个牛送了集市,苏二丫又嘱咐了几句就和她娘去到了郝掌柜家的铺子。
牌匾下面一个青衣男子对着门前的乞丐拜了又拜,不知那郝大富又是何人。
“唉呦老人家,我给你拿几百文钱还不行么,你可别日日在这了,小店这生意啊,都被您给唉...”
“呸!为富不仁,老乞丐俺在这要一辈子饭了,你竟然想赶俺走!”
那老乞丐挪动了下屁股,指着郝大富连骂数声。
“想让老子走没可能,告诉你,老子在这要饭送走了多少掌柜的,哼!送走你也是早晚的事!”
郝大富这个气啊,这不是不讲理么。
正着急呢,一回头就看到了小小的苏薏牵着妇人的手打量着布庄。
“哎,苏小姐来了,快进来,来人上茶在去买些点心。”
如今这小姑娘可是关系到他家这生意能不能好起来,可不得当祖宗供起来才是。
“郝大叔,叫我苏薏就是了!我到您店里看一看。”
苏薏一边说一边打量着门口的老乞丐。
那老乞丐一脸的愁苦像,再加上这店铺还未拆下来的牌匾,生意能好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