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让李世民介绍,容貌最美的那名女子走上前来,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她见礼道:“小女子师妃暄,见过诸位。”
“姑娘就是师妃暄?”段誉本来就对自己这个三弟有些惧怕的女子很好奇,当先问了出来。
“正是小女子,段世子有何指教?”师妃暄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来她是来找林北望麻烦的。
段誉赶紧摆了摆手,道:“无事,无事,小生只是有些好奇。”只因他看到了阿碧幽怨的眼神。
师妃暄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另外两名女子见师妃暄已经介绍了自己,也不好不出来。
“李秀宁,”
“宋玉致,”
俩女齐声:“见过诸位。”
宋李两家乃是世交,刚好这段时间宋玉致在李阀作客,听说可以见到萧峰,就跟了过来。
李秀宁作为宋玉致闺蜜,自然要作陪。
至于师妃暄,想必是从哪里得知林北望的消息,这才和李世民相遇到一起。
同原著那样,师妃暄对李世民颇有好感。这种好感不是男女之间的那种,而是觉得李世民好像天命在身,却又龙困浅滩,想要扶他一把。
两支队伍合流一处,前往附近的城池落脚。
晚间,驿站。
师妃暄敲响了林北望的房门,她来得光明正大。
林北望打开门,问道:“不知师太深夜到此找林某何事?”
听林北望称呼自己为师太,师妃暄脑袋懵了一下。她自问自身相貌颇为出众,江湖中人见之,哪个不称一声师姑娘。师太这一称呼,师妃暄还是第一次听到。
不过想想,师妃暄也就释然了,慈航静斋本就是尼姑庵,自己虽然未曾剃度,但被称之为师太也并不为过。
师妃暄道:“林少侠可否有空,贫尼想找你聊聊。”
林北望想了一下,反正当前就她一人,同样都是宗师,自己没在怕的。
“那就聊聊。”让开了身子,让师妃暄进来。
房门没有关闭,就这么敞开着。
两人刚一坐下,师妃暄立马发难道:“听闻林少侠对我佛门颇有意见?”
“不错。”林北望很光棍的承认了。
师妃暄又错愕了一下,眼前这位与她平常所见的江湖中人大不一样,颇有一副心直口快的样子,而且并不被自己的美色所迷惑。
她点了点头,觉得智光大师所言不差,林北望确实颇具佛性,可为佛门护法金刚。
她很快适应了林北望的节奏,问道:“我佛门济世度人,慈悲为怀,上修功德,下助黎民百姓。可是有什么做不对的地方?”
“呵呵!”林北望冷笑了两声,道:“我不否认,佛门中有心怀慈悲,大智大慧的高僧,但终究还是少数。大多数佛门僧人不事生产,放印子钱,蛊毒了多少百姓?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藏了多少污垢?这样的佛门,莫说我有意见,天下有意见的人不会少。只不过是被你们佛门给蛊惑了而已。”
师妃暄有些不以为然道:“林少侠所言有失偏颇,我佛门中人修行,自然无暇从事生产。虽有修为在身,但依旧要吃喝拉撒。受百姓供养的同时也会为百姓开解心中疑惑。放印子钱之事更是子虚乌有,我们只是按照民间利率将钱财借予百姓而已。至于说藏污纳垢,那更是无从谈起。”
”也不知道师太你是真单纯还是装作视而不见。此事暂且不表。“林北望也不讲别的了,直接问道:“三十年前,玄慈率众多武林人士围攻我萧伯父之事又如何说?”
师妃暄道:“那是玄慈方丈受到歹人迷惑,行了糊涂之事。”
林北望目光一冷,道:“一句歹人迷惑就能免却他所有的过错?周辽边境三十年的战乱就这样一笔带过?数万将士牺牲,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这都是玄慈之罪。”
师妃暄语塞,但还强自辩解道:“所以玄慈方丈三十余年从未离开少林寺半步,日日闭关念经,只为边境将士百姓祈福,为自己赎罪。”
“哈哈哈哈!滑天下之大稽。”林北望一副看向师妃暄,仿佛在看一个傻子一般道:“如果念经就可以赎罪,那这天下要律法何用?要这道德何用?不愧是你佛门,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能解释一切。”
“阿弥陀佛。”师妃暄道了一句佛号道:“天下之人愚钝,自然需要律法约束。而我佛门中人,自有佛心在身,以佛法洗涤心灵,罪孽自去。”
“佛心,好一颗佛心。”
林北望和师妃暄的高谈阔论引来了驿站中的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