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终刊词
一篇小作文很快写好。/$兰?兰÷|文*学? )?)免?D·费+{阅?t读-:
其实有时候江弦也挺无奈的。
这一边,拍的是《编辑部的故事》,讲的是和谐相处,和人家相亲相爱。
这另一边,自己因为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不得不亲自下场,跟人家隔空骂战。
“唉,也算是向鲁迅老先生看齐。”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有魅力的,招人喜欢的男人,一定不是那种永远循规蹈矩,言行举止得体,喜怒不形于色的,而是那种有血有肉,爱憎分明,敢爱人也敢骂人的的性情中人。
这种男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年龄,你都能感觉到他的激情,他的那种旺盛的生命力和那种力度感。
比如说鲁迅。
他就是不软,他连骂人,骂的都是铿锵有力。
鲁迅先生是公认的大文豪,是鲁郭茅巴老曹之中的第一位,但同时,鲁迅先生也是公认的民国第一“喷子”,骂过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而且骂出了水平,骂出了特色。
梁秋实那样出身于大户人家,学贯中西的高级海归,被鲁迅先生喷了长达八年之久,一开始还是学术批判,到后面直接就是人身攻击。
骂的有多狠呢?据说梁秋实先生每回都会被气得摔杯子,时间一长,最后梁秋实先生竟然没了杯子可用。
还有就是大作家林语堂了,一开始是鲁迅的好朋友,鲁迅说林语堂是中国最好的四个作家之一,林语堂也说鲁迅是中国思想最深刻的人。
结果两位文豪因为一点小误会反目成仇。
鲁迅觉得林语堂总是讽刺他,而林语堂则觉得鲁迅是个神经病。
据统计,两个人一共交往了11年,鲁迅骂了林语堂127次,基本上是月月对着干,句句有回应。
这里再提一下。
都知道鲁迅有句着名的话:“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仔细一看,原来是郭末若先生!”
这倒是谣言了,他俩确实对骂很多年,最恨的时候,鲁迅说郭末若是“流氓加才子”,而郭末若则说鲁迅是“封建馀孽”。
但这句就鲁迅先生骂人也不至于脏成这个样子。
而且鲁迅先生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里说:“我和郭末若,曾也笔墨相讥过,但我们的战斗方向却是一致的,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
郭末若读后也大为震撼,愧疚不已,在夏日的蝉鸣声中,写下了对鲁迅的歉意:“我比鲁迅先生年轻些,又素不相识隔得远,对您妄自揣测,实在是不该。2芭墈书徃 耕新蕞哙读了之后才知道,您实在是一位宽宏大量的人,我们终于有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鲁迅先生和郭末若共事于中国文化事业,还对骂了那么多年,结果俩人竟然一辈子都没见过面。
鲁迅病逝之后,正在日本的郭末若连夜写了悼文悲痛感叹:“鲁迅的死,是中国不可测算的重大损失!”
而后又匆匆从赶到日本哀悼活动现场,亲写挽联“憾无一面”,懊悔流泪:“我们还未见过面呢。”后来回国还写了三首悼念鲁迅的诗。
总之,江弦受不得委屈,更不能接受自己被扣帽子,他从不是什么好脾气。
骂战这种事,文豪尚不能幸免,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圣人,姓刘的这种货色,直接骂了便是。
这一写竟然写到夜深,推开书房门出去,朱琳正好从江年年屋里出来。
“睡了?”江弦问一句。
朱琳抱着身子点点头,“睡了,我把你编的那个故事一讲,睡得特别快,你这故事真够可以的,我觉得这都能当一部完整的小说。”
“呵呵。”江弦也不知道该怎么给朱琳解释,她口中的那个“故事”还确实是一部小说,一部在世界文坛中占据重要地位、有重大影响力的小说。
这么一部堪称“名着”级别的小说,江弦直接拿来当作睡前故事给自家闺女讲。
也就是他了。
能随随便便玩的这么奢侈,打这么富裕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