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 第892章 医书问世

第892章 医书问世

两本医书自宫中问世的消息传开,京中大小药馆、医药堂便接到了朝廷的强制购书令。$白@马D书D院#?{ $~.首?^\发#??

其实便是没有这道命令,这些地方也定会争相求购。

习医者向来以博通天下医典为要,多一本医书在手,便多一分破解疑难杂症的可能,真正的医者从不愿固步自封,唯有那些技疏才浅之辈,才会想着用旁门左道立足。

可拿到书的药堂掌柜与坐馆大夫们,翻开扉页便皱起了眉头。

署名处密密麻麻列着诸多名字,既有他们相熟的京中同行字号,竟还有好些女子的名字。

更让人费解的是,除了知晓是后宫行医衙门的司药司,连带着尚宫局、尚寝局,甚至尚仪局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也赫然在列。

“胡闹!”有人将书拍在案上,“堂堂医书,怎能让女人署名?”

“便是司药司的女官沾了边,这些杂局的女子又懂什么医理?”

骂声此起彼伏,却没一人真将书丢开。

指尖划过崭新纸页,骂骂咧咧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两个时辰后,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先前满脸不屑的大夫们,此刻或蹙眉沉思,或抚掌赞叹,眼底皆是掩不住的惊喜。

书中的急救之法竟如此巧妙,尤其贴合京中行医的实际。那些他们时常遇到却经验不足的急症,书中不仅有详尽解法,更附了诸多验证过的案例。

他们的医术多是祖传的,这般讨巧又经朝廷认证的急救法子,显然是经得住验证的,书中更附了许多实例,瞧着便知确有实效。

早些年,京中那些有背景的药堂医馆,不知从哪里讨来了几个急救法子,竟真靠着这些手段救了不少百姓。

一时间,诸如“妙手回春”“仁心济世”的称颂传遍街巷,名声越发响亮。

可这风光,却轮不到那些没根基的小药铺。

他们看着人家声名鹊起,心里头急得像火烧,也想学几手傍身,可人家守得紧,只肯在同行聚会上旁敲侧击地露几句口风,真要细问,便笑着岔开话题。

他们也知道,那些有头脸的药堂早跟太医院攀上了交情,消息灵通,门路广阔,这般不传之秘自然轮不到他们这些没靠山的。

只能叹口气,眼红归眼红,没那门路,便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点法子也无。

“知味居士当真大气!”有人忍不住感叹,“这般宝贝的法子竟肯公之于世,毫不居功。”

也有老古板仍在嘀咕:“有本事是真,偏要把女人名字写上,终究不妥。”

可抱怨归抱怨,谁也不敢真怠慢了这两本书。

毕竟是宫里出来的典籍,背后定有皇家默许。

那些曾被他们鄙夷的女名,再看看书中实实在在的医理,众人一时无言,只把书珍而重之地收进了书柜最上层。

紧随其后,另一本《疫中救民方略集》的出现,更是让京中医者们心头巨震,惊叹连连。

这绝非寻常医书,字字句句都切中要害,是能实实在在救命于水火的宝典。

疫病二字,素来是历朝历代的心腹大患,如悬顶之剑,稍不留意便会酿成滔天大祸。

众人想起几年前江南那场而起,各地疫病骤发,异象频发,更衍生出种种怪症。

彼时京中人心惶惶,若非天幸才未被波及,那份恐惧至今想来仍让人脊背发凉。

而此刻捧在手中的《疫中救民方略集》,竟将疫病防治记载得细致入微。

从不同疫病的诱因、症状辨别,到对症的药方配伍、施针手法,甚至病愈后的调理、后遗症的应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附上的案例更是详实得如同亲历。

这般周全,仿佛将那场江南疫病的血泪教训都凝练成了救命的指南。

“知味居士当真心系天下啊!”有人忍不住红了眼眶,声音带着颤意。

这般呕心沥血编纂的方略,不是为了扬名,而是为了护佑苍生,单凭这份胸怀,便值得他们这些医者一生敬仰。

先前还揪着“女子署名”不放的人,此刻再想起那些嘀咕,只觉羞愧。

些许偏见与这两本沉甸甸的医书相比,实在是轻如鸿毛,不值一提。

只盼日后若真遇危难,能凭此方略,多救一人,便是对知味居士这份心意最好的回应。

两本医书的热度,也让知味书局再次闯入众人视线。

此前,《知味小语》的风头已渐渐淡了,亏得温以缇想起做挂件的法子,又经苏青琢磨出主意,把这些小物件封进不透光的布袋里,里头有好有坏,样式各异。

这般设计正合了人的心思,有人偏爱某款挂件,却碍于规则,只能不停买《知味小语》、拆袋子,盼着能撞上心头好。

温以缇听闻此事,不由夸了苏青,竟无师自通想出了现代那般火热的盲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