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顾家一大家从老到少一共十四口人,分得了十九亩田地,都是水土好的丰田肥地。
顾文涛想着好不容易在六队落地生根了,前面几十年也算是得益于这个村,不想惹众怒,主动提出将小儿子夫妇的田地归还给生产队,最后相互谦让推诿,还了一半。
所以顾家一共还剩十七亩田地,全给丢给在村里的顾向军夫妇耕种。可把占琼花高兴坏了,连心心念念的三胎儿子也顾不上了,天天和顾向军起早摸黑伺候着精贵的土地。
其中觉得最不公平的自然要数朱家和于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朱家儿媳妇于雯雯生的两个儿子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上到朱家户口本上,但是就算如此,朱家也有四个成年人,居然只分到了两亩不到的好田地,其他六亩多都是村最西头高处的一块地,没有水不说土地还板结,根本出不来粮食,算是最贫瘠的一块地了。
于雯雯娘家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两家分的田地都是紧挨着的。
于家和朱家还联合起来找到村委会要说法,看到石荣华一句话没说吓回来了。
他们还不知道,再过几年,他们两家连这点贫瘠的土地都没有了。
于雯雯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于家于成龙也娶妻了,虽然是个破落户家名声不好听的姑娘,但是会生养,进门三年就给于家生了两个大胖小子。
然后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石荣华亲自带着人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于、朱两家给砸了,不止家里的家具砸了,连房屋都扒掉了,更不要说两家分得的那几亩贫瘠的田地,全部一厘不剩给队里收回去了。
沈家自家也按着大家一样的标准分了不少田地,但是沈来福以及沈来旺两家没什么人顾得上种地。
以前因为是集体经济,不管在外面能挣多少钱,一到秋收,沈家所有人都得回来抢收,谁让你沈家出了大队长呢,万一秋收赶上雨天,粮食没抢收上来,村里不得对沈来福有说法?
现在好了,分开单干了,自家的田地,不想种就不种呗,田地那么精贵,若是租给别人,不说帮你将农业税交付的妥妥当当的,田地里产的五谷杂粮都会送一些过来给你。
两家的主要田地自然是给沈家其余兄弟种了,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石芸榴倒是留了几亩地,她们几个老的还动得了,特别是公公沈平,一天不上地里摸索一番他就浑身不舒服。
自家的田地里也不尽种粮食,什么五谷杂粮、瓜果蔬菜都种了一些,到收成时往镇上送,石芸榴生了五个孩子,现在可是没有一个种地的,她自然要种些时兴的农作物给他们到季节就能尝尝鲜。
要说石芸榴以前做梦也没想过孩子一个个都这么出息,唯一让她忧心的是二儿媳妇除了当初小产那次怀上了,后头几年再没有消息传出来,她就怕是当时伺候小月子没伺候好,领着去市里大医院做了详细检查,说是身体没有大问题的,可是就是没消息。
唯一苦中作乐感到欣慰的是,可能因着自家女儿没能给沈家生下一男半女,越来越穷苦的张家都不好意思再来沈家打秋风了。
或说回来,张家越来越穷苦还是因为受了朱腊梅娘家拖累,他们可是朱茂华最亲近的人家了,石荣华哪会轻松放过和朱茂华、于雯雯有关系的人家。
临近八三年的春节,国宾饭店四楼。
原是江鸳的办公室,现在偌大的办公室里面用屏风阻隔开一分为二,成为这些年沈喜桃和沈喜梅办公的地方。
临近年关,就算安城气候比较适宜,到了这寒冬季节也出现了霜冻,一些池塘河沟水面能看见些许浮冰。
办公室里放了两个烧得正旺的碳盆,倒是能将寒气驱走大部分,不过最近屋里有些低气压。
之前忙于做年终盘点,现在忙得差不多了,沈喜桃将近一年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写在信上,连同饭店盈利的三成寄到遥远的四九城去。
这些都办好,沈喜桃才有精神和时间来关心下越来越沉默的妹妹。
顶头没有江鸳扛着,所有事情和压力都在姐妹俩身上压着,这两年成长是非常快度,饭店还算是安然平顺的度过了江鸳离开的动荡时期,现在以趋于稳定甚至是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