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蜿蜒巨龙
墙面右边告示赫然是血红的启蒙部徽。?*天/禧|\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3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青衿的老秀才,被几个红袍小吏搀扶着,颤巍巍爬上香案。
他老泪纵横,指着那三行血字,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
“洛阳的乡亲们,老朽......老朽教了一辈子圣贤书,子曰仁,孟曰义,可乌思藏的农奴,草原的牧奴,何曾见过半分仁义?”
“锁链是他们的仁,鞭子是他们的义。”
他枯瘦的手指猛地戳向庙里供奉的周公塑像。
“周公制礼作乐,是要天下有序,不是要人生而为奴,红袍军此去,不是兴无名之师,是替天行道!”
他喘着粗气,从怀里掏出一本翻烂的《论语》,狠狠摔在香案上。
“老朽......老朽捐出三年束脩,五十两,助军,再替我那小孙儿报个名,他十六了,让他去跟着红袍军学学什么叫真正的仁义!”
“仁义!仁义!”
人群爆发出海啸般的呼喊。一个挑着担子卖胡辣汤的小贩,把担子一扔,铜勺哐当砸进汤锅。
“俺也去!”
就简单的三个字,他眼底带着决然,冲进了征兵点。[?搜°|搜$小÷说|+网?£% ]e°更[新?¥|最2~全?}{
几个半大的孩子,在人缝里钻来钻去,拍着手,眼睛亮晶晶的看着。
从北疆朔风凛冽的军镇,到江南烟雨朦胧的水乡,再到中原腹地香火鼎盛的古都,同样的炭画、同样的呐喊、同样的热血,如同燎原之火,席卷了大明残存的疆土。
锁链与皮鞭的惨状,刺痛了每一双良知未泯的眼睛,商路畅通的愿景,点燃了每一颗渴望富足的心,而天下苍生皆得为人的呐喊,更如洪钟大吕,撞醒了沉睡千年的家国魂灵。
报名处排起的长龙,蜿蜒如河。
募捐箱里的铜钱银锭,堆积如山。
老农捐出压箱底的铜板,商人献上压船的银锭,工匠捧出淬火的好钢,无数双手,无数颗心,在红袍战旗的引领下,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触摸到了国与家血脉相连的筋络,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那远在雪山草原的呻吟与哭泣,竟与自己碗里的饭食、身上的衣衫、子孙的未来,息息相关。
红袍军的火铳尚未出膛,一股无形的、名为天下的洪流,已在神州大地奔腾咆哮!
现在,保定府西站台。
蒸汽的嘶鸣撕裂了清晨的薄雾。
黑色火车头,像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喷吐着滚滚浓烟。?c¨h`a_n~g′k′s¢.+c~o/m_
站台两侧,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送行的父母妻儿,看热闹的商贩,维持秩序的红袍兵士。
“破岳军!”
罗延辉炸雷般的吼声压过汽笛,他一身崭新的靛蓝呢料军装,肩章上那颗硕大的铜星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脸上那道狰狞的刀疤,此刻非但不显凶恶,反而平添一股凛然煞气。
“唰。”
近三千名将士动作整齐划一,如同钢铁丛林瞬间拔地而起。
清一色红袍军装,打着绑腿,背着鼓囊囊的行军背包。
最扎眼的是他们肩上的家伙,不再是长矛大刀,而是乌黑锃亮的燧发枪,枪管在晨光下泛着幽蓝的冷光。
队伍中间,几十名壮汉两人一组,抬着蒙着油布的沉重铁家伙,那是天工院的五管神机铳,粗大的枪管狰狞排列,黑洞洞的铳口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队伍最后,十几门用骡马拖曳的青铜野战炮,炮身擦得锃亮,炮口斜指苍穹。
“向总长,开天军全军到!”
向青山的声音沉稳如磐石。
他身后四千余将士肃立,同样装备精良,队列森严。
魏昶君没有站在高台上。
他就站在站台边缘,离最近的车厢不过几步之遥。
依旧是一身半旧的靛蓝棉袍,风尘仆仆。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蒸汽的嘶鸣。
“红袍军的兵!”
他开口,字字如铁钉凿进木桩。
“枪口只准对着豺狼,对着那些把百姓当牛马的活佛、台吉,刀尖,不许沾一丝无辜者的血!更不许碰被救出来的农奴、牧奴一根指头,谁犯此条。”
他猛地一指站台旁一根孤零零竖着的木桩,上面钉着一块血迹未干的木牌,写着军法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