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落榜,魏子杰没有茫然,也没有彷徨,他其实心里清楚,越州有李明远,京城可没有,他通过会试的可能就是零!
之所以参加这一次的会试,也只不过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罢了。!微-趣+晓.税*惘- ,埂-歆\罪?筷_
所以落榜之后,魏子杰也没有太失望,收拾行李返回了家乡。
回到家乡又等待了半年,迟迟等不到授官通知的魏子杰终于放弃最后一丝幻想,选择走出家门寻找工作补贴家用。
或许是魏子杰的学识打动了当地的县令,魏子杰得到了当地县令的青睐,成为了县令的师爷。
自此,魏子杰家里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父母耕地,魏子杰给县令当师爷,收入在那个时代算是颇为不俗的,家里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只是……每当深夜躺在床上的时候,魏子杰总是会难免有些遗憾。
他的梦想从来都是治理一方,而不是当一个只能为县令出谋划策的师爷。
好在,魏子杰是个务实的人,即便不喜师爷这份工作,仍然尽职尽责的帮助县令处理县内的事务,将一切事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而在此期间,魏子杰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之中学不到的知识,知道了该如何去治理一方,该如何当好一个官员。.白?马¢书+院¨ ^哽^芯!嶵\快-
就这样,魏子杰当了三年的师爷,三年后,县令升官,魏子杰也跟着县令去到了郡城,有了更加广阔的见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处理起政务来愈发得心应手。
也正是这个时候,魏子杰才知道,夏国的百姓有多么的艰苦。
郡内超过七成的土地是掌握在地主豪强手上,占据郡内人口超过九成的普通百姓只占有不到三成的土地,且他们还需要承担朝廷粮税、徭役、征丁等等等等……
占有土地最少的普通百姓,却需要承受最大的负担,这无疑是十分不合理的。
魏子杰想过要改变这种状况,可当他向自己的恩主提出这件事的时候,此时己经贵为郡守的恩主却是神色大变,讳莫如深的提醒魏子杰道:“子杰,我知你爱惜百姓,可这些世家大族,绝非我等能够撼动的,往后万万不可再提及此事。”
这一刻,魏子杰终于明白,郡守,或者说大多数的官员并非不知道这件事,只是他们无力改变,或者说……不敢去动地主豪强的利益罢了。^天`禧′暁^税¨罔` /最~薪^漳/截-庚¨新?筷?
即便是他的恩主,贵为郡守的刘锡,当谈起此事的时候也是神色大变,眼神惊慌,地主豪强的势力之大可见一斑了。
这让魏子杰对李明远愈加的敬佩,在所有官员都对地主豪强畏之如虎的情况下,知州李明远却能一首贯彻自己的理念,不断的施行着扼制地主豪强的政策,很难想象,李明远承受的压力会有多大。
想到李明远,魏子杰便忍不住回想起了当初自己在贡院门外遇到的那个和蔼的老人。
下值回到家中后,他忍不住写了一封信件,在信上详细的将自己在郡内发觉的种种状况,试图与李明远进行探讨,并且派人将信件送往了府城。
魏子杰本以为,这封信件会石沉大海,不料没过多久,他便是收到了李明远的回信。
信上李明远赞同了魏子杰的种种观点,并告诉魏子杰,他一首在致力于改变这种局面,还在信上询问魏子杰有何建议。
见到李明远如此重视自己,魏子杰精神振奋,频繁与李明远通信,商讨各种打压、削弱地主豪强,改善民生的政策。
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两人信件来往愈发频繁。
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后,李明远调往京城,魏子杰则是任然担任着郡守的师爷。
郡城与京城之间距离极远,两人的信件来往自然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不过也丝毫没有减少魏子杰对于李明远的钦佩。
李明远的政绩他是看在眼里的,李明远担任越州知州的这些年,百姓的生活的确是越来越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做不得一点假。
听说李明远离开府城的时候,甚至有不少府城百姓自发性的出城送别李明远,这让魏子杰既羡慕又高兴。
羡慕是因为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也想像李明远一样受万民爱戴。
而高兴则是因为,他一首将李明远视为自己的恩师,恩师如此受百姓爱戴,他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只可惜,自己这一辈子,恐怕无法像恩师一样当官,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和敬仰了。
魏子杰自嘲的笑了笑,继续埋头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