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的后半生}
汉朝的百姓们还是比较在意的,大汉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标志着汉国的结束。?s+h_u.x.i?a\n!g_t.x′t¢.-c?o_m~
怀着各种复杂情绪,汉朝人都看得很认真。
即便是刘协自己也不例外。
{很多人对汉献帝刘协不太了解。
汉献帝的谥号‘献’,有聪明睿哲的意思,而不是献出江山的意思,这是对他智慧和品德的褒义。
历史上刘备曾误以为刘协遇害,追谥他为‘孝愍皇帝’,‘愍’有忧患痛心的意思。
在刘协死后,曹魏又正式追谥刘协为‘孝献皇帝’,也就是汉献帝。
这个谥号对一个末代皇帝来说,己经很了不起了}
光幕下
各时空的一些学渣难免红了脸,因为之前真有人觉得‘献’是献出江山的意思。
夫子们对此是恨铁不成钢,“看看,这就是不好好学习,才会闹出的乌龙事件。”
百姓们虽然望文生义的不少,但平时都没什么机会念书,倒是没觉得有什么难为情。
“原来是在赞扬他啊,嘿,我之前还以为是讽刺哩。”
“那么多朝代的亡国之君对比,刘协这谥号的确是不错。”
......
东汉末年
虽然光幕上是这样说,但刘协并没有感觉多高兴,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把大汉江山保住。
他也听说了刘备那帮人的情况,每次看到曹操愁眉不展,心里也暗暗高兴。
此时的曹操,正和几个儿子说着话。
另一头的刘备,还在为历史上闹出的乌龙事感到不好意思。
荀彧认真的看向刘备,“陛下是真为天下操心,希望主公不要辜负他的良苦用心。”
刘备郑重的朝荀彧许诺道:“文若放心,玄德不会忘记。”
荀彧笑了,当初若不是陛下的一番肺腑之言,自己也不会来到这里辅佐刘备。
{公元220年,刘协被迫禅位给曹丕,成了山阳公。
除了权力外,待遇倒是和之前没区别,反正刘协当皇帝的时候也没什么权力。
曹丕对刘协还算厚道,他说天底下的好东西都会和他分享。
刘协见了曹丕也不用跪拜,日子过得还是不错。}
光幕下
有人在为刘协可惜,也有人在议论曹丕。
“曹丕感觉还可以啊,都没杀刘协,还给他一样的待遇。”
“我看曹丕是不想把事情做太绝了,他都把皇帝逼下台了,若是再刻薄,那天下人还不得骂死他,非议不会小。”
“是啊,到时候史书上曹家的名声就坏了,至少厚待献帝,还能留个厚道的名声。”
......
刘宏一言不发,眼里有些失神,儿子能寿终正寝也算是好事吧,当然名声也比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好多了。′<幻@想±-?姬e (?{无?错[内\?%容±¢
东汉末年
曹操的表情还算是好看的,看着曹丕都和颜悦色了,只要天下人不要骂他们曹家就好。
“你做得不错。”
曹丕听着他爹的温声细语,一时间还挺不自在。
刘协眼里看不出什么情绪,他和曹操这家人,现在的关系瞧着挺尴尬的。
曹家的目的天下人都知道,但现在曹操的实力还不够他称帝,自然也不敢对他怎么样,他皇帝这个身份依然在。
三国 建兴年间
刘禅感觉自己和献帝的后半生,大概还很相似,一个山阳公、一个安乐公,唉。
{汉献帝其实很聪明,在他小时候,董卓看他年幼又聪明还好控制,加上董卓自己和董太后还是亲戚,就立刘协为帝,还将少帝刘辩杀了。
但董卓想不到的是,汉献帝和王允、吕布串通,将他杀了。
此时的汉献帝才11岁,皇帝给当大臣的画大饼,你就说你心不心动}
很多人都点了点头,心动是肯定的,谁能想到一个小娃会画饼呢,当然也侧面说明了刘协的确是聪明。
汉朝皇帝们还很满意,刘邦就不说了,他觉得这孩子的聪慧随他。
刘宏心中的喜悦也不少,他子嗣存活的不多,但比起刘辨,自己更中意刘协,为了好好培养刘协,何家他必须想办法除掉才行。
东汉末年
相比起祖上的开心,刘协就感觉有些惭愧,“若朕能像高祖、武帝他们那般,也不用想这些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