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终
韩峰为这年礼,可谓是费尽心思。`r¨c!y·x`s\.?c/o?m?
夜深人静时,他总要翻来覆去地念叨,时而皱眉,时而摇头,直到穆氏被他烦得不行,只得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计。
“当家的,你就别纠结了。”穆氏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工人们能得这份年礼,已经很知足了。”韩峰却不这么想,他坐直身子,神情认真:“这可是咱们工厂第一次发年礼,不能马虎。太少了,显得咱们小气;太多了,又怕以后年年都要这个数。”
夫妻俩反复商议,权衡再三,最终定下了内容——每人糙米十斤、菜油两斤、粗盐两斤,刚好凑满一百铜钱。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就在工人中传开了。大伙儿提前好些天就乐开了花,走路都带风,干活也格外卖力。
“听说了吗?今年厂里要发年礼!”
“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高兴得昨晚都睡不着觉。”
“这年礼可比别家强多了,我表弟在镇上的油坊干活,连口盐都没有。”
各车间的管事昨日特意提点过,今日工人们便都带着器皿来了工厂。
有的拿着补了又补的麻布袋,有的抱着祖传的箩筐,还有准备了陶罐和竹筒的。
整个上午,工人们都心不在焉,眼睛不时往外瞟,手上的活计也慢了半拍。
就连平日最严厉的周管事,今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们去了。·8*1*y.u.e`s+h~u¢.\c?o,m-
年关将近时,天还未亮,柳芸就已经起床了。她站在院子里,看着渐渐泛白的天际,深吸一口气。
“大郎,”她唤道,“去把那些稻草把子都搬过来。”
大郎应声而去,招呼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帮忙。
孩子们干活时有说有笑,给寒冷的早晨增添了几分活力。
柳芸站在广场中央,指挥着工人们布置。
她的声音清亮,指令明确,工人们都认真地执行着她的安排。
渐渐地,会场的雏形显现出来。
简单的台子搭建完成,座位也在有条不紊地摆放着。村民们好奇地围观,窃窃私语着。
“秦总管,凳子不够了。”一个工人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柳芸略作思考,“用稻草把子代替吧,反正只是坐一会儿。”她的目光扫过会场,心中了计较。工人们继续忙碌,柳芸则走到一旁的小屋里,翻看准备好的讲稿。
这时,兰娘推门进来,“秦总管,外面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柳芸点点头,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
终于熬到了时辰,工人们便像赶集似的,一窝蜂涌向广场。
有人走得急了,还绊了一跤,惹得周围人哄堂大笑。
柳芸早就安排好了座次,第一排是管事们的位置,其他人则随意而坐。.l+a^n¨l_a?n-w-x¢..c~o?m¨
工人们三三两两地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这回,她还特意请来了村长、宗主,以及村里的大户韩大禄。几位长辈端坐在上首,神情严肃,不时交头接耳。
韩大禄接到邀请时,着实愣了一下。
自打工厂建起来,村里人总爱拿他和柳芸比较。一会儿说柳芸会做生意,一会儿又说韩宇有眼光。
听得多了,他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总想压过柳芸一头。
安置流民时,他抢着出头。得知柳芸家扩建买庄子,他咬牙扩了院子,又添了五十亩地。可这些举动不但没让他扬眉吐气,反而搭进去不少银子。
可柳芸今日亲自登门,笑吟吟地说:“大福叔,下午来帮我撑个场面可好?”
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可笑——原来只有他一个人在较劲,人家根本不在意这些虚名。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苦笑一声。
此刻坐在第一排,他狠狠瞪了眼在厂外围观的韩兴旺。那小子正缩着脖子,躲在人群后面。要不是他没事找事,自己也不至于把银子都砸在地里。
柳芸站上临时搭建的台子,她今日特意换了身得体的衣裳,整个人看起来既干练又不失温和。她轻轻抬手,喧闹的广场立刻安静下来。
这些工人大多是附近村子来的,没什么文化,平日说话粗鲁。
可在柳芸面前,却都规规矩矩的,连咳嗽都要捂着嘴。年轻工人看她的眼神里,满是崇拜的光芒。
有人偷偷议论:“要是能娶个像秦东氏这样的媳妇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