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打仗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q′s¢b^x\s?.?c,o\m¨足见后勤保障的重要性。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凡是说到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官兵的共同心声:那就是后勤保障非常及时。从志愿军后勤司令员到每一个运输兵,都在确保弹药物资的运输源源不断。尤其是1953年6月中旬,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发起了金城反击战。在这次战役中,担任志愿军后勤部第四分部的何部长,奉命承担组织向前线部队运输物资的任务。运输线最大的威胁来自敌机的轰炸和特务的破坏,为了确保运输线的安全畅通,何部长没日没夜地奔忙在运输第一线。
他在盘山公路上看到这样的情景,几千辆汽车走着走着,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有一辆车子抛锚了,朝鲜的道路很窄,两边不是山就是崖,后面的车子不能绕过去,怎么办呢?何部长来不及多想,命令把那辆抛锚的车推下崖去,这样损失一台,后面的才能通过。刚好处理完,前面又出现新的情况:原来是敌机刚刚一番轰炸后,道路被炸坏了,车辆无法通行。需要赶紧派工兵或民工来抢修。更多的时候是敌机在道路上撒下三角钉、凝固汽油弹和定时炸弹,这就要一个个地去排除。他还遇到特务放置的定时炸弹。把那路况炸得很差。他乘坐的吉普车差一点翻到崖底下,车上的人都吓坏了。可是他一点也不在乎,他下来一边指挥推车,一边笑着说:“不要怕,了不得当烈士呗。”在这次战役中,何部长领导的四分部,向前线运送物资吨,其中炮弹7000多吨,子弹70万余发,炸药124吨,还有其他的物资。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吃、用、打,被誉为“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金城反击战以志愿军取得重大胜利而结束,消灭了敌守备师和伪三师、伪六师。打得美国和南朝鲜赶忙要求签字停战。抗美援朝结束后,何部长与夫人阎珍听从组织安排,转战多个地方多个岗位工作。他历任昆明军区后勤部部长、军政大学副政委兼校务部政委等职,后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1985年离职休养后就练习书法,陶冶情操。1992年3月脱下戎装的何将军与少丰合影留念。还提出了建议,应该大力宣传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战斗功绩,宣传他们在长征路上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是西路军的悲壮历程,应该永远铭记。当他得知要编辑出版《苏区人物志》,非常支持,还把他为后勤学院建院40周年的题词,也送一份给少丰,以作留念。让人难以预料的是一年以后的1993年7月7日,何将军与世长辞,终年77岁。他给后勤学院的题词百年树人,就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份墨宝。但他们这对将校夫妻的故事还在广为流传。开国少将何庆与他夫人阎珍也是授衔少校的解放军军官。让人们称赞不已的是,夫妻俩为了革命,做出了许多令人崇敬的牺牲。何庆是湖北红安县人。1916年出生,14岁参加红军,16岁入党。随红四方面军入川,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敌“三路围攻”、“六路围剿”的战斗。历任红四军第11师政治部宣传队长,31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第12师政治部青年科长。1935年随军参加长征。历尽雪山草地的磨难到达陕北。全面抗战开始,何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政治部宣传队长,与另外一位女医生阎珍喜结连理后,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指导员,营教导员,大队政委,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团政委,豫西六支队七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七团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部军政处长。何庆与阎珍经过多次转战,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正逢何庆在129师参加整风学习,只在信中给儿子取名叫晋中,却没来得及看的上一眼。留下独自一人的阎珍带着孩子照顾伤员,替战士们治病,非常辛苦。有时候部队出去执行任务,阎珍也必须跟随,她带着孩子实在不方便,如果遇到日军扫荡,孩子哭声引来敌人怎么办?为了不暴露目标,阎珍狠下心将儿子托付给了一个老村民,一年后,儿子满周岁,阎珍去看了一眼,又跟随部队执行任务去了。自古道,母子连心,父子又何尝不是呢?何庆阎珍夫妻舍子为革命,内心是何等的疼痛?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何庆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在多个部队任职,阎珍也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卫生部副部长,后从师职岗位上离休。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一直坚持寻找儿子,直到1984年,才终于找到了大儿子晋中。原来,当年部队转移以后,敌人不断来“扫荡”,为了不让八路军的后代遭到不幸,那户人家将孩子送给了别人。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