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量着手中冰凉沉重的石狮茵镇,继续向柱子和薇姐解释道:
“在辽代,特别是契丹贵族的大型墓葬里,常在棺床的四角或者内外棺之间放置这种镇石。这也是我为啥让柱子仔细找的原因。应该还有,正常这种东西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不可能只放一件。”
“我靠,行啊小远,有两下子,里头还真有呢!”
听我说棺材里可能还有,柱子赶忙又去棺材里摸,接连又从棺材里摸出三个石狮茵镇,加一起一共是四个,压在了棺材四角。
“这玩意儿起啥作用的,非金非银,不就是几块破石头吗?”
看着这几块石狮茵镇,柱子一脸嫌弃的吐槽。
“嗨,你可别小瞧这几块破石头,这可是属于一级文物!这种石狮茵镇的作用,主要是‘镇’,一是象征性地镇压棺木,防止邪祟侵扰亡者安宁;二是防止棺木在移动或地震时发生位移。选择狮子造型,是因为狮子在佛教和传统观念中都是威猛、辟邪的神兽,能守护陵寝。”
“你们看这雕工,”
我指着狮子身上细密的鬃毛和爪下的绣球,补充道:
“这是非常典型的辽代风格,粗犷中透着细腻,狮子的形态敦实有力,鬃毛如卷云,缠枝莲纹流畅生动,既有草原民族的雄浑,又吸收了中原的工艺精髓。
像是赤峰的陈国公主墓、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这些重要的辽代贵族墓里,都出土过类似的石狮茵镇,不过大多都是汉白玉或石灰岩的,这种青黑石头,应该是玄武岩,质地坚硬,耐得住千年侵蚀,古朴厚重,也更少见些。”
柱子听说这东西属于一级文物,跟财迷一样,一手抓着一只不肯放下,兴奋的问我:
“这玩意儿值钱不?一级文物啊,那得值老鼻子钱了吧?”
我沉吟了一下,结合当时的文物黑市行情,压低声音道:
“值钱是肯定值钱,但是具体值多少不好说。这玩意儿单个看,在正经拍卖行上拍,如果是传承有序、品相完美,拍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可能。但是咱们这种生坑货,路子就不一样了。
按2000年的地下市场行情来看,这种成组的高品质茵镇,而且是少见的青石料,保守估计,一个也就值这个数。”
我伸出两根手指比了个“八”,意思是八万。
“四个一套完整出,价格还得往上翻,翻个两三倍都有可能,也就是说,单个价钱能卖到二十到三十万跑不了,四个就是八十到一百二十万!
要是碰上特别识货又急于收藏的主儿,再高点也不是没可能。不过,这都是‘生坑’货,风险极大,有价无市是常态,真能安全变现多少,还得看渠道和运气。”
我刚说完价格,薇姐一听就急了,张嘴就把柱子臭骂了一顿:
“柱子!你小心点,别得瑟把东西摔了!这玩意儿脆得很,磕着碰着掉个角、裂条缝,价格立马得打折!到时候别说二十万,两万都没人要!赶紧用布包好,轻拿轻放!”
闻言柱子吓了一跳,赶紧用布垫着,把四个石狮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生怕磕碎了不值钱。
见柱子把东西收了,薇姐这才松了一口气,盯着内棺,招呼着我俩赶紧开。
这次是我和柱子一起动手,撬棍怼进内棺的棺盖缝里,使劲往外撬。
“嘎吱……”
随着一声刺耳的尖响,内棺盖被撬开了道缝,一股浓烈的发霉味道直冲鼻子。
柱子抢先探头往里一看,愣了一下,脑袋有些宕机,纳闷的说冲着我和薇姐问道,为啥棺材里头是空的,没有尸体?
我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突然感觉他智商有点问题。
羊皮卷上已经清楚的说明了,这具彩绘棺材是那位公主的陪葬棺,里面装的都是公主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哪还有什么尸体?
公主的尸体不是好好的躺在棺床上吗,难不成还能有分身?
“咋回事儿?”
柱子傻乎乎的扒着棺沿,一脸懵,反复问着:
“尸体哪去了……烂没了?不对劲儿啊,外面那俩都还有骨头架子呢!”
我懒得搭理他,跟他浪费口舌没有意义,直接用力把内棺盖往一边推了推,看向棺材里。
内棺里铺着层暗黄色的丝绸,早就朽了,只剩些残渣碎片,棺材正中间,放着根不知道啥木头做的棍子,确切地说,应该算是法杖。
法杖上的木头柄已经发黑,但镶着的金饰还亮着,顶端是个金制的鹰头,鹰嘴弯着,眼睛是两颗红玛瑙,看着很威严,透着一股子原始的、蛮荒的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