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躺在床上,看着姜玉婉略显苍白的脸,声音哽咽:“玉婉,真是委屈你了。”
“女儿不委屈,只要母亲能够好起来,女儿无论做什么都心甘情愿。”
谢氏眼里含着泪,又要落下泪来。
从前她的床边,总是儿女成群。
可现在,照顾她的只有姜玉婉。
姜玉婉坐在床边,耐心地给她喂药。
药汁苦涩,谢氏喝了两口就皱起眉,姜玉婉连忙递上一颗蜜饯:“母亲,含颗糖就不苦了。”
谢氏含着蜜饯,甜味在舌尖化开,心里却泛着说不清的苦涩。
养女衣不解带的照顾她,可是亲生女儿却跟她断了亲。
如今为了博好名声,修建什么善堂。
却连她这个生母,都未曾来看一眼。
就在这时,门外的嬷嬷一脸喜色地掀帘进来,对着谢氏福了福身:“夫人,大喜啊,大喜!”
“喜从何来?”谢氏不解地问。
嬷嬷看了一眼姜玉婉,声音拔高了不少:“自夫人病倒后,二小姐每日割血做药引,又时常跪在佛堂里为夫人祈福,她的举动被百姓称赞,都传二小姐孝顺,现在京城里都传开啦。”
谢氏猛地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姜玉婉。
姜玉婉连忙低下头,假装没听到嬷嬷的话。
谢氏一把拉过她的手,撸起她腕上缠着的纱布。
果然,白皙的手腕上有一道浅浅的伤口,虽然已经结痂,却看得人触目惊心。
“玉婉,你,你怎么那么傻?”谢氏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怎能如此不爱惜自己?”
她心里满满的都是心疼。
养女割血为药引救她,可是亲生女儿却恨不得她去死。
真是讽刺。
姜玉婉抽回手,重新裹好纱布,怯生生地说:“母亲别听嬷嬷瞎说,只是一点小伤,不碍事的。
只要能让母亲好起来,女儿做什么都愿意。”
一番话,听得谢氏心里更不是滋味。
她拍了拍姜玉婉的手背,哽咽道:“好孩子,委屈你了。”
姜玉婉摇摇头:“女儿不委屈,只要母亲能好起来,便是要女儿这条命又何妨。”
嬷嬷在一旁笑着附和:“二小姐真是菩萨心肠,难怪百姓都夸您呢。
前儿个还有个老夫人说,要让自家孙女学二小姐的孝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