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仿若白驹过隙,短短数月光阴转瞬即逝。~6¢腰~看¨书`枉/ -首.发.在刘錡这位身怀绝技、谋略超群的教头悉心调教下,三军气象焕然一新,隐隐间已然流露出虎狼之师的凛凛威严。
但见校场上,士卒们背负沉重行囊,步伐坚毅地列队疾行。哪怕汗水湿透厚重衣衫,他们依旧咬牙坚持,紧紧跟随队伍,无一人敢落后半步。那队列行进时,恰似用刀斧精心雕琢般齐整,动作起落间,仿若一人所为,各式战术配合更是娴熟精妙,令人啧啧称奇。
一日,李孝忠与王猛,率部在校场之上展开了一次步骑对抗演练。但见百余铁骑迅速结成阵势,犹如滚滚乌云般朝着步兵大阵迅猛冲来。马蹄踏处,尘土飞扬,气势骇人。虽说只是百余骑,却也令列阵的步兵们心头为之一凛。其间有几匹性子刚烈的马匹收势不及,径直冲入步兵阵列,撞翻数人。那些受伤的士卒被妥善安置在营帐之中,每日皆有香气扑鼻的猪骨浓汤伺候。其他安然无恙的士卒见此情景,眼中满是羡慕之色,心中不禁暗道:“这受了伤反倒能有这般好待遇,着实叫人眼红不已!”
备兵待遇低于正兵,可训练标准却相差无几,本就不太服气,磕磕绊绊总是少不了的。刘錡对此却是喜闻乐见,只要双方不是大动干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严禁私斗、死斗,有问题一律在校场解决。
因此,备兵与正兵之间,也时常以小队为单位相互较量。或五人一组,或十人一队,彼此切磋高下。备兵之中其实亦不乏精锐之士,竟能与正兵在比试中难分伯仲。
刘錡借此良机,慧眼识珠,提拔了不少伍长、什长等基层将才。
然而都头之位,关乎军中要事,除亲兵、护库兵、执法兵已有合适人选之外,其余皆暂时空缺。刘錡深知责任重大,欲经过多番观察与考验后,再慎重定夺。
再看辅兵众人,手持工兵铲,运用娴熟,仿佛那工兵铲就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之前便已在大营四周挖出了一条宽度达五米、深度为三米的壕沟。最近又引来附近河水注入其中,如此一来,既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又巧妙地解决了营中用水的难题。挖出的泥土,则被垒成两丈多高的土墙,整个大营顿时固若金汤,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小城池。
待营地工事圆满完成,辅兵们又在营外积极垦荒开渠,后勤营也随之迁出,分散于田间。他们一面辛勤耕种,一面每日定时清理营中粪便,用以肥沃田地,各司其职,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匠作营内,众人正秘密打造铜制火枪。那枪管改用铜管之后,制作速度大幅提升。除套筒与扳机盒依旧使用精钢之外,其余部件皆以青铜精心铸就。
枪身木料选用核桃木,经匠人们精心细致地打磨,再刷上一层黑漆,顿时油光锃亮,显得格外精美。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刘錡与折可鸾在山中悠然漫步之时,忽然瞧见大片野核桃林,刘錡心中大喜,暗自思忖:“此等优良木材,正是制作枪木的上佳之选!”
匠人们更是心灵手巧,以麻、藤编织成结实耐用的扁带,再在外层裹上粗布,两端缀上铜圈,用铆钉稳稳固定在枪身之上,如此一来,便于士卒背负。
这扁带还能一物多用,不仅可作为枪带,在必要之时还能充当腰带使用。他们还以防水布制成子铳袋,巧妙地配于腰后,取用极为便捷。腰带之上还设有小巧的吊环,可悬挂刺刀套等物。
那刺刀更是以冷锻精钢悉心打造而成,刃长一尺,柄长半尺,呈三棱椎体形状,颜色黑中泛青,尖锐无比,破甲之力惊人。刀柄设计精巧绝伦,护手上方有空心圆圈,可轻松套于枪头,柄尾与护木前端设有卡槽,只需一推一拉,便能轻松实现装卸。^求_书+帮! ¢毋?错`内?容,
此外,匠人们还别出心裁地制作出诸多新奇火器。有用陶罐灌装黑火药与尖锐碎片的小号“手雷”,有拉着网兜绳旋转后用力甩出的“链雷”,若将陶罐中的填充物换成猛火油,便摇身一变成了“火雷”。刘錡这一番奇思妙想,犹如星星之火,引得匠人们纷纷效仿,热情高涨。胡奎更是提出“化学雷”的独特点子,欲以石灰粉、辣椒粉等装入陶罐。刘錡听闻之后,大为赞赏,当即批准制作,并重重赏赐匠人,鼓励众人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只求所制火器安全实用。
再说那段景住,此番为巩州军立下汗马功劳。刘錡不仅将其原本的金银尽数归还,更额外赏赐千两白银,还封他为“巩州军马转运使”,命其以官方身份四处贩马、偷马。段景住感恩戴德,涕泪横流,欣然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