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爱卿,此番朕命你亲率三万禁军前往襄阳,务必要将杨家军那伙反贼消灭掉,再将杨建国那厮捉回临安绳之以法!”
宋理宗对枢密使乔行简道。·微!趣?小¨税\ ¢罪′新/漳+结?哽~薪,筷·
“臣遵旨!”
乔行简心里暗暗高兴,这次如果自己能够成功将杨家军消灭,完成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那自己就立下大功一件,到时候肯定能将宰相郑清之扳倒,自己取而代之成为宰相,想想就兴奋。
群臣见状,再不敢有异议。
唯有郑清之长叹一声,默默退回班列。
郑清之心中哀叹,如今蒙古大敌当前,内忧外患,朝廷又国库空虚,缺兵少将。
皇帝不思安抚杨建国,使其为朝廷所用抗击蒙古,反而派三万禁军去攻打,真是糊涂啊!
而且如今国库本就空虚,三万大军的粮草,又要花费巨大!
不过圣命难违,皇帝既然已经决定要强行攻打襄阳,自己再多说无益。
乔行简领了圣旨,昂首阔步走出大殿,一脸的春风得意。
乔行简回到枢密院,当即点齐三万禁军。然而兵是有了,但是粮草还不够。
如今大宋国库空虚,粮草不足,三万人出征,需要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d.n\s+g/o^m~.~n*e?t~
乔行简有些犯愁,如今国库中的粮草只够三万禁军吃半个月的。
乔行简想了想,先把这半个月的粮草拿走,等在路上再沿途征集粮草,反正襄阳的杨家军也只有几千人,自己三万大军所向披靡,等到了襄阳用不了两天时间就能把杨家军消灭掉。
乔行简便从府库中调走了仅剩的半个月的粮草,然后便率领三万禁军出了临安城,乘船沿水路前往襄阳。
沿途还不忘了到各个州县征集粮草,搞的各处州县怨声载道。
数日后,朝廷的三万大军终于顺着汉水来到了襄阳附近。
杨建国在襄阳早就收到消息,听说朝廷派三万禁军前来襄阳围剿杨家军。
杨建国早就猜到朝廷肯定会派兵来攻打自己,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三万禁军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虽然是禁军,但是杨建国根本不把这些乌合之众放在眼里,五万蒙古铁骑都被自己团灭了,更别说三万宋兵。
宋朝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禁军系统。
宋朝的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禁军就是守卫都城的军队,厢军就是地方军队。
禁军一般都是精锐部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在全国来说都是最好的。+二,8\看,书/徃^ \免.肺·岳+黩,
不过宋朝毕竟是个军事上非常奇葩的王朝,宋朝害怕地方或者边疆的精锐部队造反或者割据一方。
所以宋朝将很多前线边疆的精锐部队全都叫回首都充当禁军,便于朝廷控制这些精锐部队,防止他们造反。
平时这些禁军就放在都城养着。只有边疆发生战事才会派这些禁军出去打仗。
这就造成了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原本来自于地方的精锐部队,不去和敌人战斗,反而整日养在都城附近。
宋朝的都城,无论是汴梁还是临安,都非常繁华,经济非常发达。
以至于这些禁军在这种繁华的商业环境待的时间长了,一个个都变成了老爷兵。
他们忘记了怎么打仗,倒是学会了投机倒把、做生意。
宋朝军队经商属于普遍现象,这些原本属于地方精锐的部队全都变成了商人。
战斗力也极速下滑,很快就从征战前线的精锐部队,堕落成为毫无战斗力的老爷兵。
宋朝奇葩的军事体制就是这样,把地方精锐部队全都抽调到都城附近养起来,给他们最好的装备和待遇。
反而前线真正和敌人打仗的部队待遇差,装备差,兵源素质差,因为精锐都被抽调到都城养起来了。
这也是宋朝在和周边国家战争中总是打败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能打仗的精锐部队全都调回都城养起来变成老爷兵,这种军事制度可以说非常奇葩了。
杨建国深知宋朝军事体制的弊端,所以当他听说来的是临安的禁军,杨建国嗤之以鼻,根本没把这三万老爷兵当回事。
这三万老爷兵也是真争气,他们在临安养了很多年,早就忘了怎么打仗,反而养成了一身的不良习气,吃拿卡要,投机倒把经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