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我……我、老彪、李齐、小磊。”赵栋低着头,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魏强迅速记录着每个名字,耳麦中随即传来数据库匹配反馈:“已比对,老彪真名彭建武,29岁,曾参与抢劫被判缓刑,现居郊区安宁村;李齐,24岁,无业;小磊,年仅17岁,职业培训学校辍学,曾因聚众斗殴被行政处罚。”
“看来,你们不是第一次这么干。”程望目光如刀,“你最好明白,现在坦白,是你唯一的退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晚七点,专案组分三路出击:
第一组迅速向安宁村彭建武出租屋包抄而去。队员们脚步轻盈却又坚定,如同黑夜中的猎豹,悄无声息地靠近目标。
到达出租屋附近后,他们迅速分散,占据各个有利位置,等待行动指令。彭建武十分警惕,在出租屋周围设置了简易的警报装置,一根细线连着门和窗户,只要稍有动静,就会触发。
随着一声令下,队员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房门。就在靠近房门的瞬间,触发了警报,屋内的彭建武听到声响,脸色大变,意识到情况不妙,转身就往窗边跑去,试图从后窗跳楼逃跑。然而,一名眼疾手快的队员迅速冲上前,飞起一脚,将彭建武踹回屋内,随后几人一拥而上,将他制服。彭建武被按在地上,还在挣扎着叫骂:“你们凭什么抓我,我什么都没干!”
第二组则锁定了李齐在旧城区的一栋群租楼藏身之处。群租楼里环境复杂,人员众多,鱼龙混杂。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摸进楼内,逐层排查。
当来到李齐所在楼层时,他们发现房门紧闭。一名队员轻轻靠近房门,侧耳倾听屋内动静,隐约听到里面有轻微的声响,像是有人在走动。队员们相互对视一眼,心领神会。
突然,门被猛地撞开,队员们冲进屋内。李齐正坐在床边,看到警察的瞬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恐,下意识地伸手去抓抽屉里的长刀和一叠手机卡。但他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队员们迅速上前,将他死死按住,长刀和手机卡也被缴获。李齐一边挣扎,一边喊道:“你们搞错了,这不是我的东西!”
第三组朝着城东工地小磊的活动板房突袭而去。工地一片寂静,只有活动板房里透出一丝微弱的灯光。队员们悄悄靠近,听到屋内传来均匀的呼吸声,小磊正在屋中沉睡。
队员们轻轻推开门,看到小磊床边仍留着案发夜穿的鞋,鞋底花纹与案发现场鞋印一模一样。一名队员上前,轻轻拍了拍小磊的肩膀,小磊从睡梦中惊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到周围的警察,顿时吓得脸色惨白,不知所措。小磊愣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带着哭腔说道:“我不想的,是他们叫我去的……”
三人落网,连夜审讯。
整个专案历时十七天,从案发追踪到团伙瓦解,全部闭环。
深夜,江州市刑警支队灯火依旧。
程望站在案件信息白板前,最后一次审阅嫌疑人供述。
三名成年人将责任互相推脱,而未成年人小磊在审讯中反复说的一句话让他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没想杀人……就是想抢点钱,谁知道那男的还敢叫警察?”
小磊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他疏于管教。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社会上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逐渐走上了犯罪道路。在这个犯罪团伙中,他年纪最小,只是跟着其他人混,想弄点钱花,却没想到最终酿成了命案。
无知,冷漠,贪婪,三样东西混在一起,足以酿出人命。
程望低头,看着王磊和林静的遗像。那对平凡的夫妻,只因一笔货款被盯上,便被摧毁了生活。
他在心中默默记下那几个名字——不是嫌疑人,而是这城市无声角落里的“苦命人”,既没有厚积的财富,也没有保护自己的资源。他们只是想过一点正常日子,却被风暴撞穿屋顶。
正义来得不算晚,但从未早到。
程望轻声道:“我们不为愤怒伸张正义,而是为沉默的人。”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