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元年九月初一(1620年9月26日),泰昌帝朱常洛的棺椁停在正殿中央,为皇帝守灵的宠妃李选侍,攥着年仅十六岁的朱由校的手,眼睛死死盯着殿门。微趣小税 嶵歆蟑踕哽鑫筷
“皇儿别怕,有娘在,谁也抢不走你的位置。”李选侍说道。这个刚失去父亲的少年三天前还是东宫太子,如今却成了大明的新君。
这场围绕“谁该住乾清宫”展开的拉锯战,史称“移宫案”。李选侍不是朱由校的生母。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早逝,泰昌帝将他交给李选侍抚养。这位李选侍生得明艳,性子却刚烈,在东宫时就敢跟郑贵妃叫板,泰昌帝登基后,她更是仗着宠爱,住进了乾清宫的暖阁——按规矩,只有皇后能住乾清宫,她一个“选侍”(后宫等级较低的妃嫔),本不该踏足这里。
可泰昌帝宠爱她,睁只眼闭只眼。如今皇帝死了,李选侍却赖在乾清宫不肯走。她心里的算盘是:朱由校年幼,刚经历丧父之痛,性子懦弱,只要把他攥在手里,守住乾清宫这个“皇帝居所”,就能以“抚养新君”的名义,像东汉的邓太后、北宋的刘太后那样,垂帘听政。
她手里还有张牌:自己生的皇八女。虽然是女儿,却能用来“挟女自重”——朝臣若逼她太甚,她就抱着女儿在泰昌帝灵前哭闹,说“新君不孝,容不下庶母幼妹”。
更重要的是,她还有个叫魏忠贤的心腹太监,魏忠贤原是东宫的典膳(管伙食的),因会奉承,深得李选侍信任。他偷偷给李选侍出主意:“乾清宫是龙潜之地,您守着这儿,就是守着规矩——哪有新君还没登基,就让庶母搬出去的道理?等新君登基,您再请旨垂帘,朝臣们敢不从?”
魏忠贤知道,李选侍若能掌权,自己就能从管伙食的小太监,爬到司礼监的高位——这乾清宫的权力,不仅是李选侍的,也是他的。
九月初一清晨,内阁首辅方从哲带着大臣们来哭灵,刚踏进乾清宫,就被李选侍的心腹太监拦住:“李娘娘说了,新君年幼,需在乾清宫教养,各位大人有要事,可在殿外回话。”
大臣们愣住了。按规矩,皇帝去世后,新君应在乾清宫继位,前朝妃嫔需搬到仁寿宫、慈宁宫等“别宫”。李选侍占着乾清宫,明摆着是想“母凭子贵”,插手朝政。微趣晓说 哽芯醉快
东林党人杨涟第一个坐不住了。他刚在红丸案里斗垮了浙党,指着太监的鼻子骂:“放肆!乾清宫是天子居所,岂是妃嫔久居之地?泰昌帝尸骨未寒,你们就敢拦着大臣哭灵,想造反吗?”
杨涟往前冲,太监们死死拽着他的袖子,拉扯间,他的官帽都掉了。殿内的李选侍听见争吵,抱着皇八女走到门口,泪眼婆娑道:“各位大人息怒,我孤儿寡母,守着先帝灵柩,只想求个安稳,哪敢拦着各位?”
“孤儿寡母”是卖惨,“守灵柩”是占理,潜台词却是:我就在这儿,你们能奈我何?
朱由校缩在李选侍身后,像只受惊的小兽。他看着杨涟涨红的脸,看着太监们凶狠的眼神,他心里发怵,不敢说话。
大臣们被拦在殿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李选侍想做武则天!”御史左光斗在角落里跺脚。他是东林党干将,跟杨涟一样,最恨后宫干政。“必须把皇长子抢出来,让他在文华殿登基,否则夜长梦多!”
可怎么抢?李选侍把朱由校看得死死的,连饭都由心腹太监送进去,大臣们根本见不到新君。
杨涟咬着牙说:“硬闯!”
九月初二(9月27日)午后,杨涟带着吏部尚书周嘉谟、内阁大学士刘一燝,直奔乾清宫。这次他们没跟太监废话,杨涟一把推开拦路的太监,吼道:“先帝召我们辅政,今日见不到新君,我们就死在灵前!”
三人冲进殿内,泰昌帝的棺椁停在正中,李选侍正坐在榻上教朱由校写字,见他们闯进来,脸瞬间白了。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李选侍把朱由校往身后藏。
刘一燝上前一步,躬身道:“娘娘,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君需尽快登基,以安社稷。请娘娘让皇长子随我们去文华殿,商议登基大典事宜。”
“皇长子年幼,离不开我!”李选侍抱紧朱由校,“有什么事,等先帝下葬再说!”
“先帝下葬还有一月,朝堂岂能无主?”杨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