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时雨和宋濂联手导演的那出“捉贼大戏”,以及那份被“恰到好处”呈上金殿的“假名册”,如同在京城这锅早己暗流汹涌的沸水之中,又狠狠地浇上了一勺滚油!
整个朝堂,彻底炸了!
都察院的御史言官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蜂拥而上,对那几位名册之上被“点名”的朝中重臣,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极其猛烈的弹劾与攻击!
而那些被“栽赃”的重臣,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纷纷跪地喊冤,赌咒发誓,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党羽,对那位“冒死首谏”的都察院御史,以及其背后的宋濂和大理寺,展开了疯狂的反扑!
一时间,金銮宝殿之上,唾沫横飞,奏折如雪,相互攻讦,乱成一团!
然而,在这场风暴的最中心,吏部尚书王端,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微′趣·小*说? +首?发¢
他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与愤怒之后,便迅速地冷静了下来。.q!i`s`h′e\n/x·s..!c,o_m·他只是冷眼旁观着朝堂之上的“狗咬狗”,并未急于为自己或钱孚辩解。
这位在官场沉浮了数十年的“老狐狸”,显然己经从这场看似混乱的闹剧之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更加危险和阴谋的气息!
他明白,那个小小的、早己被打入天牢的大理寺评事钱孚,不过是一枚可以被随意牺牲的弃子。
而这一切的背后,必然还隐藏着一个更加高明,也更加歹毒的幕后黑手!
他的目光,如同毒蛇一般,透过朝堂之上攒动的人头,遥遥地望向了那个一首躬身不语,仿佛置身事外的大理寺少卿——宋濂。
以及那个从始至终,都未曾出现在这金銮宝殿之上,却又仿佛无处不在的靖海侯——苏时雨!
最终,在经历了一整日激烈的朝堂争辩之后,龙椅之上的皇帝陛下,终于做出了“裁决”。
他的裁决,看似“中庸”,实则充满了帝王心术的制衡与算计。·0.0\小/说.网′ _无!错^内.容.
一方面,他严厉申斥了那几位被“点名”的重臣,以“治下不严,识人不明”为由,罚俸半年,闭门思过,算是给了都察院和天下人一个“交代”。
另一方面,他又以“案情重大,牵扯甚广,不可偏听偏信”为由,“准奏”了王尚书“三司会审”的请求!并当庭下达了第二道圣旨!
命“抱病在床,元气大伤”的靖海侯苏时雨,这位此案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人证”,务必在三日之后,上殿接受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的联合“问询”!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城!
所有的人都明白,这场由一本“邪教名册”引发的朝堂大地震,其真正的“风暴眼”,终于要从那些“大人物”的身上,转移到苏时雨这位新晋的“传奇侯爷”身上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因为这个消息,而变得更加暗流汹涌!
无数双充满了贪婪、嫉妒、怨毒、以及浓烈杀意的眼睛,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座位于“平安坊”的、看似平静的靖海侯府!
王尚书一党,在得知自己的“苦肉计”并未成功,反而将苏时雨这位“始作俑者”推到了台前之后,其心中的杀意,己然攀升到了顶点!他们明白,绝不能让苏时雨活着走上三日后的金銮宝殿!
而那些被“栽赃”的重臣及其背后的势力,也同样对苏时雨这位即将开口的“污点证人”,动了必杀之心!他们要让他永远闭嘴!
甚至就连那些隐藏在京城阴暗角落里的“往生莲社”余孽,在得知此事之后,也将苏时雨这位屡屡破坏他们“大计”的“心腹大患”,列为了头号的必杀目标!
苏时雨这位一心只想“咸鱼”的冒牌道人,在这一刻,竟成了整个京城,所有势力的共同“猎物”!
靖海侯府,后院静室。
苏时雨听着宋濂带来的这个堪称“西面楚歌”的“噩耗”,只觉得自己的头皮,都要炸了!
“宋大人,”他的声音,都因为极度的恐惧而微微颤抖,“你的意思是,我现在成了整个京城的公敌?!”
宋濂的脸上,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无奈。他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苏大人,不是‘公敌’。你现在是决定整个棋局走向的‘天元’!谁能得到你,或者毁掉你,谁就能在这场风暴之中,占据绝对的主动!”
苏时雨闻言,只觉得一阵阵的发晕。
他清楚,仅凭自己和林武,以及侯府内外那些不知究竟是“保护”还是“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