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穿越民国,我要争霸天下! > 第167章 北国兴邦(下)

第167章 北国兴邦(下)

校(此时己被北方政权接管)的操场上,汉斯国教官正在演示新式队列训练,学员们穿着统一的灰布军装,步伐整齐得如同刀切。战术课堂里,沙盘上摆着仿制的豹 - 1 坦克模型,教官用教鞭指着华北平原的地形:“未来的战争,是钢铁与油料的较量,更是知识与意志的比拼。”西北的发展蓝图同样如火如荼。在金城的西北建设公署,冯宇翔正与马鸿宾商议边疆治理。墙上的地图上,从迪化到喀什的公路线被红笔标出,旁边写着 “需架设 1200 公里电话线”。“不仅要修路,更要让信息跑起来。” 冯宇翔指着地图上的星星峡,“在这里设个电报局,让北平的命令三天内就能传到和田。”

新疆的农业改革别有特色。在伊犁河谷,苏联专家指导农民种植的长绒棉,纤维长度能达到 38 毫米,远超印度棉花。当地的维吾尔族农妇古丽巴哈尔,学会了用新式轧棉机,一天的工作量顶得上过去三天。“冯将军说,种出好棉花,就能换回机器,咱们也能用上电灯。” 她擦着额头的汗,看着装满棉花的马车驶向火车站。

在蒙古草原,畜牧改良站的技术员正给羊群接种疫苗。过去牧民们最怕的 “羊痘”,现在只要打一针就能预防。锡林郭勒盟的王爷那木济勒看到改良后的绵羊能多产三成羊毛,主动把自己的牧场拿出来做试验田。“张少帅说了,草原的牛羊和城里的机器一样金贵。” 他对牧民们说,手里的马鞭指向远处新建的兽医站。

宗教与教育的结合也颇有成效。在夏都的伊斯岚学堂,阿訇们既讲解古兰经,也教授算术和地理。学生马明远学会了用阿拉伯数字计算羊群数量,还知道麦加在西边,北平在东边。“老师说,做个好慕斯林,也要做个好国民。” 他在作文里写道,字里行间透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当奉天的第一列首达金城的旅客列车鸣笛进站时,站台上的人们发现,车厢里既有穿西装的商人,也有戴白帽的阿訇,还有穿蒙古袍的王公。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却在指着窗外的电线杆笑着交流 —— 那些银色的线,正把北国的各个角落紧紧连在一起。

暮色如墨,渐渐浸染奉天城的天际。章学良伫立在总司令部露台的雕花栏杆前,军大衣被晚风掀起一角。脚下是棋盘般规整的街巷,琉璃瓦屋顶在朦胧夜色中泛着冷光,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恍若坠落人间的星子。远处兵工厂高耸的烟囱吞吐着白烟,与新式学堂透出的暖黄灯光交织升腾,勾勒出这座城市蓬勃跳动的工业脉搏。

怀表在丝绒口袋里规律震颤,机械齿轮的嗡鸣与远处蒸汽机的轰鸣遥相呼应。章学良下意识按了按口袋,却未急着领取系统提示的签到奖励 —— 此刻他的目光,早己被案头那沓烫金报表牢牢吸引。泛黄的纸页上,一组组数字跃动如火焰:北方钢产量突破每月五千吨大关,滚烫的钢水在模子里翻涌;适龄儿童入学率攀升至 42%,学堂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读书声;三百公里崭新铁轨如银蛇蜿蜒,载着希望驶向远方。

玉门油田的抽油机昼夜不息,每日五十吨原油顺着管道汩汩流淌;鞍山钢铁厂的熔炉映红半边天,特种钢的强度足以承受坦克履带的碾压;抚顺页岩油厂的蒸馏塔在夜色中吞吐着蒸汽,一桶桶柴油正源源不断运往硝烟弥漫的前线。这些数字,不仅是冰冷的数据,更是一个古老民族浴火重生的铿锵足音。

“汉卿,冯宇翔来电,说西北的第一座水泥厂快建成了。” 杨羽霆递过电报,上面还沾着些许沙尘。

章学良接过电报,在月光下看了许久,忽然笑出声:“告诉焕章,等他的水泥厂出了货,就先修金城到西安的公路。咱们的坦克,迟早要开到潼关去。”

夜风拂过庭院,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北国大地上正在悄然发生的变革。机床的轰鸣与读书声,铁轨的延伸与棉田的扩张,钢水的奔流与原油的涌动,正共同谱写着一曲属于北方的振兴之歌。而在这歌声背后,一支更加强大的力量正在积蓄,等待着南下的号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