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 第206章 棉铁并举:北境实业根基与防线新局

第206章 棉铁并举:北境实业根基与防线新局

红鲑河谷的春汛退去后,第二批移民带着棉种和轧棉机抵达了连湾港。·卡_卡?晓,税¨网- !庚^芯′蕞+哙,为首的是山东棉农老周,他捧着布包的棉种,蹲在新民区的土地上捻了捻土:“这土偏沙,保水不如山东,但透气好,正适合种棉花——咱北美的气候,春寒秋凉,棉花比桑树扛冻。”

这话正合林远和吴兑的心意。此前王守仁提议试种桑树时,林远就担心“红鲑河谷无霜期短,桑叶难丰”,特意回电建议“改种棉花,耐旱耐冷,更适北境”。如今老周带来的“鲁棉三号”,据说是经新明区改良的品种,能在三个月内成熟,正好契合北美气候。

吴兑立刻在新民区东边规划了“棉田区”,按“三亩稻配一亩棉”的比例划分土地。老周带着移民们开垄、播种,教大家“深播半寸防春寒”“行距三尺利通风”。部落人看得新鲜,黑松林首领摸着棉种问:“这白颗粒,能长出比兽皮暖的东西?”老周笑着从包里掏出块棉布:“这就是棉花织的,比兽皮轻,比麻布暖。”

轧棉机的出现解决了大难题。*萝¨拉,小.说· ?埂¢新¢罪`全+铁山工坊按老周带来的图纸,仿制了十台“脚踏轧棉机”,一个人踩踏板,滚筒转动,能把棉籽和棉絮分开,比手工快十倍。石溪部落的青年学着操作,踩得满头大汗,看着雪白的棉絮从机器里出来,突然欢呼起来——这场景,像极了当初蒸汽制盐机第一次出盐时的热闹。

防线向北延伸的工程同步推进。勘探队在沙湖以北找到一处“双峡口”,两道山梁夹着一条河谷,林远将其命名“北门锁钥”,决定在此筑堡。“这里是通往北方大湖和铜矿的咽喉。”他指着地图对赵武说,“堡垒不用太大,但要结实,用铁山的钢钎和本地的玄武岩混筑,炮位要能封锁整个河谷。”

堡垒建造充满“南北智慧”。大明工匠设计了带射击孔的城墙和可升降的吊桥,部落人则贡献了“冻土夯筑法”——把冰块和黏土分层夯实,经春阳一晒,坚硬如石。盐粒带着印第安营士兵,在两侧山梁上挖了隐蔽的箭洞,用红鲑河的桦树皮做伪装,远看和山石浑然一体。¢精-武^暁?税*蛧\ -勉¢费`阅-渎*

向南美的橡胶贸易有了新突破。老陈从南美带回一种“硬橡胶”(经硫磺熏制后的橡胶),不怕冷热,能做齿轮和密封圈。王工匠的橡胶坊立刻开工,将其与铁山的铁器结合,造出了更耐用的蒸汽泵零件。“以前泵用半年就漏,现在能撑一年。”王工匠举着新零件说,“这橡胶配钢铁,真是绝配。”

棉铁联动的效应很快显现。连湾港的工坊里,移民带来的纺纱机嗡嗡作响,用本地棉花纺出的棉纱,一部分织成棉布(供总督区自用),一部分和铁山的铁丝混纺成“棉铁布”(坚韧耐磨,做士兵的营帐和鞋底)。吴兑算过账:“种一亩棉,能换五斤铁;织一匹布,能换十发子弹——这比单纯种稻划算。”

部落人渐渐迷上了棉花。妇女们跟着移民学弹棉、纺纱,用玻璃珠串成纺锤,纺出的棉纱带着淡淡的花纹。石溪部落的巫医用棉布做了件法衣,上面绣着部落图腾,比传统的兽皮衣轻便,在祭祀时格外显眼。他对林远说:“棉花是软的铁,比皮毛更懂人心。”

“北门锁钥”堡垒竣工那天,林远让人用“棉铁布”做了面旗帜,中间绣着总督区的龙纹,边缘缀着棉花和铁锭的图案。升旗时,印第安营的士兵举着步枪列队,部落长老则捧着新收的棉絮和铁矿石,放在堡垒前的祭台上——这是新的“盟誓”,用北境最珍贵的物产。

西班牙人的动向始终被警惕着。秘鲁部落传来消息,他们在南美西海岸集结了几艘战船,似乎想夺回橡胶贸易主导权。林远让雾湾的炮艇加强巡逻,并给秘鲁部落送去二十杆加装了棉制枪衣(防雨林湿气)的步枪,回信只有一句话:“橡胶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谁也抢不走。”

这日,老周的棉田迎来第一次间苗。移民和部落人蹲在田里,拔掉过密的棉苗,留下壮实的植株。老周指着一株长势最好的棉苗说:“这苗扎根深,抗风,就像咱在北美过日子,得把根扎牢。”吴兑蹲在他身边,手里捏着颗棉籽,突然说:“明年再往北扩五十亩棉田,让‘北门锁钥’的士兵都穿上棉衣。”

林远站在堡垒的箭楼上,向南望去,红鲑河谷的棉田和稻田交错铺展,像块巨大的格子布;向北望去,密林深处隐约可见勘探队的炊烟。风掠过城头,带着棉花的清香和铁器的冷硬,竟有种奇异的和谐。他突然明白,北美的根基,从来不是单一的作物或技艺,而是棉的柔韧、铁的坚硬、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