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的码头上,“靖倭号”的舰首正对着朝阳。_看·书_君· ?免`费′阅`读`船头镶嵌的硫磺钢兽首(仿两洲的海獭图腾)在光下泛着冷光,十二门线膛炮的炮口微微上扬,像蓄势待发的猛兽。林远、石星、沈一贯站在甲板上,看着工匠们解开最后一根缆绳,李匠头跑过来,手心还沾着钢屑:“林大人,试航三次,钢甲、火炮、蒸汽炉全妥了——就等您一声令下。”
靖倭号的首航:炮声震东亚
“靖倭号”的首航路线,直指朝鲜釜山。舰长高举望远镜,看着海图上的航线(用两洲测绘法标注,精确到里),对林远说:“按这速度,明日午时就能到仁川。”话音刚落,了望哨大喊:“右前方发现倭寇船!”
三艘安宅船正鬼鬼祟祟地在朝鲜海域游弋,见“靖倭号”驶来,竟不知死活地放箭——箭头撞在钢甲上,弹飞时像断了线的风筝。舰长高喊:“给他们尝尝厉害!”一门线膛炮轰然作响,炮弹在百米外的安宅船旁炸开,水柱掀翻了船帆。倭寇吓得掉转船头就跑,“靖倭号”没追,只让水兵用旗语喊:“再敢来,下一发就打穿你们的船板!”
消息传到釜山港,李珲世子带着朝鲜百官在码头迎接。当“靖倭号”驶入港口时,舰身的硫磺钢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朝鲜兵们摸着舰甲,啧啧称奇:“这铁比山石还硬!”林远邀请世子登舰,指着炮座说:“这炮能打三里远,倭寇的船刚出港,咱就能看见。”世子当即让人送来五十担朝鲜铜:“融了做炮弹,也算咱的一份力。”
“靖倭号”在釜山停留三日,每日鸣炮三响(空弹),炮声震得港内的渔船都在晃。.5-4!看¨书` ·更^新-最^快?附近的倭寇探子把所见所闻传回九州岛,丰臣秀吉的部将们看着密报里“钢舰不怕箭,炮能炸穿木船”的描述,吵成一团——有人说“这是大明的妖术”,有人主张“先攻朝鲜,再图钢舰”,丰臣秀吉却摔了茶碗:“连艘船都怕,还谈什么征大明?”
辽东的呼应:钢犁与钢甲的协奏
“靖倭号”在釜山扬威的消息传到辽东时,舒尔哈齐正带着女真子弟在田里春耕。钢犁划过黑土的声音,和远处“汉满营”的操练声混在一起,像首奇特的歌。有个部落老人叹:“以前这个时候,都在磨刀,现在却在磨犁——这日子,踏实。”
廉察司的巡查员带来了“靖倭号”的画像,舒尔哈齐的儿子指着画说:“这舰的钢甲,和咱穿的一样!”林远让人给“汉满营”增拨了五十门连珠炮,炮身刻着汉满双语的“守土”二字。试炮那天,女真兵操作火炮比汉兵还快,舒尔哈齐看着炮弹炸起的烟尘,对林远派来的使者说:“若倭寇敢过鸭绿江,咱的炮也不是吃素的。”
互市三关的生意更火了。女真用新收的粮食换大明的钢箭,朝鲜商人赶来换“靖倭号”同款钢刀,连蒙古部落都派使者来,想用马换两洲通宝。账房先生用算盘算出:“这月的税银,够造十门连珠炮。”林远让人把这笔钱拨给“汉满营”:“让士兵们吃得好点,钢甲擦亮点——咱们的底气,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朝鲜的联防:粮道与炮位的暗合
李昖国王在汉城的宫殿里,看着“靖倭号”的画像彻夜未眠。\齐^盛/小~说¨网` ^更!新~最^快?当得知钢舰停在釜山,炮口对着日本方向时,他让人给仁川的“明鲜营”送去密令:“配合大明,死守釜山港。”同时下令:“全国粮仓的粮食,优先供给‘明鲜营’和朝鲜新军。”
安宁公主带来的农匠们没闲着。他们在汉城周边推广“稻棉轮作”,新收的棉花被送到军坊,做成垫在钢甲里的棉絮——“大明的钢甲,朝鲜的棉絮,合在一起才暖和”成了新军里的笑话。公主还让人在军营旁办了“双语学堂”,教士兵们学汉语说“开火”“前进”,说:“将来和大明兵并肩作战,得能听懂号令。”
“明鲜营”的探子按林远的嘱咐,在朝鲜海岸线标出了“最佳炮位”。每个炮位旁都画着小图:哪里埋炸药,哪里设观察哨,甚至标着“用朝鲜的松树做伪装”。有个朝鲜军官无意中看到图纸,以为是明军帮着布防,感动得送来两坛米酒——他不知道,这些炮位既能防倭寇,也能控朝鲜。
两洲的联动:炮舰与商路的共振
“靖倭号”在釜山的消息传到两洲时,“同洲号”正驱离一艘试图闯入北美东海岸的法国船。舰长高喊:“咱大明的‘靖倭号’都开到朝鲜了,你们还敢来撒野?”法国船长看着“同洲号”舰身的硫磺钢,想起探子说过“这钢比欧洲的铁硬三倍”,灰溜溜地掉头走了。
秘鲁橡胶林的采胶人更起劲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