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妇自食果】——
在清朝,沧州府下辖的束城,有个叫李二柱的中年汉子,身形精瘦,整日操持着贩卖枣子的营生。¢兰~兰*文*学\ ′首~发~他穿梭于周边县城,每日在集市的喧嚣中,为了几文薄利而忙碌。因往来各县路途遥远,他常借住在邻县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而他的妻子阿秀,正值青春妙龄,面容姣好,身姿婀娜。李二柱每次看到阿秀,心里便泛起一阵涟漪。一来二去,他开始用各种甜言蜜语和从外面带来的小玩意儿讨好阿秀,渐渐地,阿秀也被他的殷勤打动。
终于有一天夜里,趁着月色朦胧,李二柱带着阿秀翻墙逃离。一路上,两人气喘吁吁,满心以为即将开启新的生活。等李二柱满心欢喜地带着阿秀回到束城家中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家中一片狼藉,衣物散落一地,而他的妻子早已没了踪影,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
李二柱呆立半晌,随即自我安慰道:“罢了罢了,幸好把阿秀带回来了,不然我可就成孤家寡人了。”可他不知道,在他引诱阿秀的第二天,他的妻子就拿着家中所有积蓄,跟着一个油头粉面的货郎跑了。.k·a¨n¢s·h¨u_j*u+n/.*n+e?t\旁人在背后纷纷议论,把两件事的时间一推算,都在暗自感慨这巧合,可李二柱却浑然不知。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秀发现李二柱家中贫寒,与她想象中的生活相差甚远,心中渐渐生出不满。这时,村里来了个年轻俊朗的外乡后生。后生能说会道,很快就吸引了阿秀的注意。没过多久,趁李二柱外出贩枣,阿秀收拾包袱,跟着后生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二柱回家后,发现人去楼空,顿时瘫坐在地,满心懊悔。可还没等他缓过神来,阿秀的丈夫王大柱找来了。王大柱满脸怒容,一把揪住李二柱的衣领,吼道:“你这恶贼,还我娘子!”李二柱却死不认账,狡辩道:“你莫要冤枉好人,我可没见过你娘子。”两人扭打在一起,引得邻里纷纷围观。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有人提议:“村头有个会扶乩的张半仙,神通广大,咱们不妨找他来断断这案子。”众人觉得有理,便簇拥着两人来到张半仙的住处。只见张半仙闭目凝神,念念有词,随后手中的乩笔在沙盘上缓缓移动,写下一首诗:“鸳鸯梦好两欢娱,记否罗敷自有夫?今日相逢需一笑,分明依样画葫芦。`j^i`n*j′i*a¢n-g/w?x-c¨.,c`o~m\”众人面面相觑,王大柱听后,心中明白这是仙人在点化,自己的妻子也是被诱拐而来,如今这般,皆是因果循环。他松开李二柱,长叹一声,默默转身离去。
原来,阿秀当初也是被王大柱从另一个村子诱拐而来。两县接壤之地,知晓此事的老人感慨道:“这真是报应不爽,一报还一报啊!”这件事很快在周边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众人感叹世间因果循环,丝毫不爽 。
【荔姐巧脱身】——
清朝年间,运河边的杨柳村里,满媪是远近闻名的和善妇人,她曾精心哺育我弟弟长大,我们一家对她极为敬重。满媪有个宝贝女儿,唤作荔姐,生得伶俐动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透着聪慧,后来嫁入邻村一户庄稼人家。
一日午后,荔姐正在家中操持家务,突然娘家的邻居火急火燎地赶来报信:“荔姐,你娘病得厉害,整个人昏昏沉沉,嘴里直念叨你的名字呢!”荔姐一听,心急如焚,丈夫恰好外出劳作还未归家,她一刻也等不及,草草收拾了一下,便匆匆踏上回娘家的路。
此时,夜幕已经悄然降临,天边挂着一弯残月,洒下的月光稀稀落落,勉强照亮脚下的路。荔姐脚步匆匆,走在那条熟悉又略显阴森的乡间小道上。四周是一片寂静的田野,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更添几分孤寂。走着走着,荔姐总感觉背后有响动,她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黑影在不远处紧紧跟着,而且越靠越近。荔姐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心想:“这莫不是遇到坏人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可怎么办?”
慌乱之中,荔姐一眼瞥见路边有一座古旧的坟墓,旁边几棵高大的白杨树在夜风中沙沙作响。她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她迅速将头上的簪子、耳环摘下,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又解下腰间的丝带,绕在脖子上,接着披头散发,伸出舌头,瞪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来人的方向,活脱脱一个从地府爬出的吊死鬼。
那黑影步步紧逼,荔姐强装镇定,冲着黑影招招手,娇声喊道:“来,坐这儿歇会儿呀。”那人听到声音,满心好奇,加快脚步走近。等他借着微弱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