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名。臣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或可再观察一二。”
赵申的话,算是给了赵王丹一个台阶。他也不想立刻做出决定。
“观察……”赵王丹沉吟着,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心中忽然有了一个主意。
恰逢赵国一年一度的春祭大典将至。春祭是赵国极为重要的祭祀活动,届时王公大臣、各国使节(若有在邯郸者)都会参加,场面盛大而庄重。
“再过一月,便是我大赵春祭大典。”赵王丹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届时,便让那秦国质子嬴政,也一同参加吧。寡人倒要亲眼看看,这名动邯郸的‘神童’,究竟是何等模样。也让诸位爱卿,一同观之,评之。”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让一个三岁质子参加如此重要的春祭大典?这在赵国历史上,尚无先例。但赵王既己开口,众人也不好反驳。主张杀之者,认为这是个近距离观察,寻找错处的好机会;主张留之者,则希望嬴政能安然度过此劫。
赵王丹的用意,其实更为深远。他想将嬴政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看看这孩子在盛大庄重的场合,面对无数审视的目光,是否还能保持那份从容与聪慧。若他表现失当,或露出破绽,那便有了处置他的由头。若他表现得体,甚至出彩……那便更要小心提防了。
消息传回质子府,赵姬顿时慌了神。春祭大典,何等庄严!政儿才三岁,万一在大典之上失了礼数,冲撞了神明,或是惹恼了赵王,那后果不堪设想!
“政儿,这可如何是好?”赵姬拉着嬴政的手,急得团团转,“那春祭大典,规矩繁多,你一个小孩子家,哪里应付得来?万一……”
嬴政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安慰着母亲:“阿母不必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孩儿心中有数。”他运用“帝王心术”感知到,赵王丹此举,名为观察,实为试探,甚至可能暗藏杀机。这对他而言,既是危机,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若能在此次大典上有所表现,不仅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神童”之名,获取大量情绪值,甚至可能扭转赵王丹对他的部分负面看法,为日后争取更有利的生存环境。
接下来的日子,嬴政一改往日只在府中读书的习惯,开始主动向太傅赵申请教春祭的礼仪和相关典故。他对春祭的流程、祭文的内容、甚至是一些细枝末节的规矩,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惊人的学习能力。
赵申见他如此好学,心中更是喜爱,几乎是倾囊相授。他详细讲解了春祭的由来、意义,以及历代春祭中发生的趣闻轶事,甚至还教了嬴政几段简短的祝祷之辞。
嬴政将这些一一记在心中,过目不忘的天赋让他能迅速掌握这些繁复的知识。同时,他也暗中观察着太傅赵申的情绪。他能感觉到,太傅对自己参加春祭之事,亦有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隐秘的期待,仿佛希望自己能在这场大典上,再次创造奇迹。
时间一天天过去,邯郸城内,春意渐浓。而一场针对嬴政的无形考验,也随着春祭大典的临近,悄然拉开了帷幕。
嬴政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祭祀,更是一场博弈。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赵王丹审视的目光,还有那些对他心怀叵测的大臣们的刁难。
但他并不畏惧。他的心中,己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这场春祭大典,他要让整个赵国,都为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