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处名为圣佛潭的所在,距它五六十里地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宁静的小村庄。_鑫¨完?本/鰰.栈^ ¨免*肺-跃·独\村里有一户姓耿的人家,家中老两口膝下仅有一个儿子,取名为耿宝。老两口对这个独子宠爱有加,真可谓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十足的娇生惯养 。
在这样的宠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耿宝,渐渐在村里养成了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性子。久而久之,街坊邻里都被他得罪了个遍 。还不到二十岁,这逆子的所作所为竟活活把他的亲爹给气死了 。自那以后,他的母亲对他更是惧怕到了极点,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只要一见他回家,便赶忙前前后后地忙碌,又是端茶又是递饭,不敢有丝毫迟缓,就怕稍有不慎,惹得他大发驴脾气 。
耿宝的臭名远扬,西乡八镇的人都有所耳闻。一首到三十多岁,他依旧连个媳妇都没能说上 。
这年春季,村里人像往年一样,又准备前往圣佛潭拜佛。耿宝听闻后,宣称自己也要跟大伙一同前去 。庄上的人都知道他平日里混混噩噩,却没人敢阻拦他 。于是,他跟着庄上的人套上牛车,拉着供奉的物品,踏上了行程 。
圣佛潭一带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前来拜佛的、做买卖的、表演杂耍的、纯粹看热闹的,各类人等齐聚一堂,穿梭往来 。,k-a·n¢s`h¨u`l¢a!o\.*c¨o\m~从清晨到夜幕降临,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连绵不断 。大伙一拨接着一拨地上供拜佛,随后会将供品投进湖里 。这一天,轮到耿家镇的乡亲们上供了,他们把供品集中在一起,正准备往湖里投放。就在这时,耿宝突然冲出来拦住了众人,大声问道:“你们拜了半天佛,那活佛到底在哪儿呢?”
大伙赶忙解释说:“活佛居住在湖底,哪能随随便便就露面呀。”
耿宝却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你们这样拜佛根本就不是真心诚意。今天我非得真正拜一回活佛,亲眼瞧一瞧活佛究竟长什么样。你们的供品先别扔下去,都交给我,我要亲自给活佛送去 。”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顿时都愣住了 。就在大伙惊愕失神的当口,耿宝毫不客气地将所有供品都揽到手中,抄起衣衿兜住,然后两眼一闭,纵身一跃,“扑通”一声跳入了深不见底的圣佛潭 。
过了好半天,都不见耿宝从水中冒头,乡亲们无奈之下,只得收拾好东西,踏上归程,准备回去为他料理后事、报丧 。
然而,耿宝并没有被淹死。他跳入水中后,渐渐地感觉脚下仿佛踩到了坚实的地面 。他猛地睁开眼睛,哇!眼前豁然开朗,一马平川,竟与地面毫无二致。_如\文+徃¢ /追\蕞,鑫?璋!劫\远处山峦起伏,绿水潺潺,飞鸟嬉戏,繁花似锦,景色美得甚至超过了地上 。
耿宝迷迷糊糊地往前走去,也不知走了多久,眼前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土房 。他心想,这肯定就是活佛居住的地方了,于是迫不及待地朝小房奔去 。一迈进小屋的门,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坐在纺车前,纺车发出嗡嗡的声响,她正在专心致志地纺线。耿宝急忙走上前去,喊了声“活佛”,便立马跪地倒头就拜 。老婆婆赶忙伸手拦住他,说道:“孩子,快起来,你拜错啦,我可不是你要找的活佛,别给我磕头 。” 说完,递给他一个小小的木凳。耿宝刚刚坐下,却发现自己带来的供品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弄丢了 。他又连忙询问活佛在哪里,老婆婆微笑着让他别着急,转而跟他拉起了家常 。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外面传来“哇—哇—”此起彼伏的大雁叫声,一群黑压压的大雁铺天盖地地飞了过来,把耿宝吓了一跳 。老婆婆缓缓说道:“它们说你们那边今年麦秋的时候要下雹子,必须得早早把麦子收割回去。你回去告诉乡亲们,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 耿宝一听,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
过了一会儿,耿宝又急切地说:“老婆婆,天色不早了,您快带我去见活佛吧 。” 老婆婆起身走到门外,对耿宝说道:“你要见的活佛离这儿不远,再走几步就能到了。不过,你不知道活佛长什么样,我得先给你讲讲 。活佛满头白发,头顶上顶着一块锅盖,手里拎着裤腰,脚上趿拉着鞋 。一会儿你先闭上眼睛,往前迈七步再睁开,就能看见一个门楼,你上去敲门,进去就到啦 。对了,这儿还有一封信,你顺便帮我带过去吧 。好了,去吧 。”
说完,老婆婆便转身回到屋内。耿宝依照老婆婆的吩咐,紧紧闭上双眼,向前迈出了七步 。刚一停脚,就感觉铜钱般大小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从头顶砸下来 。他赶忙睁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