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抚宁县的一个普通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倪乐的老头儿。!白\马!书.院* ~勉_沸¢悦¨黩¢这倪乐呀,平日里就爱琢磨些谜语,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难题。倒不是因为他爱刁难人,实在是大儿子和大儿媳妇脑筋不太灵光,常常对他的谜题和问题一问三不知;二儿子又远在外地念书,尚未成家。如此一来,倪乐老头儿就好似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满心的奇思妙想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心里头那叫一个不痛快。
这天,大儿媳妇瞅准时机,跟倪乐说想回娘家探望。倪乐一听,来了兴致,眯着眼说道:“你回家去也行,不过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听好了:什么高如天,什么洼如地,什么不好吃,什么甜如蜜?答对了,你就痛痛快快地回去;要是答错了,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就别想走喽。”大儿媳妇一听,心里乐开了花,暗自思忖:“这个题还不好答?这不是小菜一碟嘛!”于是张口就来:“云彩高如天,水井洼如地,狗屎不好吃,红糖甜如蜜。”倪乐听完,眉头顿时拧成了一个“川”字,不满地说道:“你答错了,别回娘家了!”大儿媳妇一听,心里那个憋屈啊,像是吞了只苍蝇,又气又恼,可又没办法,只好闷头去地里挖野菜了。
她在地里一边挖野菜,一边唉声叹气,那模样,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正巧,地里有个间苗的闺女,瞧见大儿媳妇这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心生好奇,便关切地问道:“大嫂,你这是咋的了?是不是遇上啥为难事了?跟我说说呗,说不准我能帮上忙呢。¢餿?飕,小¨税*徃¢ -哽.鑫′醉,全+”大儿媳妇正一肚子委屈没处倒呢,这下可算是碰上好机会了,当下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跟闺女说了一遍。
闺女听完,抿嘴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这个题好答。大嫂你回去就这么答:‘父母高如天,妻子洼如地,饱了不好吃,饿了甜如蜜’,我保准你能顺顺当当回娘家。”大儿媳妇听了,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赶忙问了闺女的名姓,得知闺女叫风姑后,便满心欢喜地回家了。
到家后,大儿媳妇径首找到公公倪乐,把风姑教的答案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倪乐听了,脸上顿时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点点头说道:“这回你答对了,住娘家去吧。不过,这答案可不像你自己想出来的,准是有人给你透了底。你可得说实话,到底是谁教你的?”大儿媳妇被公公看穿,脸上一阵发烧,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是一个叫风姑的闺女告诉她的。倪乐听了,心中不禁暗暗称奇,高兴得不得了。他寻思着,这个风姑如此聪慧伶俐,要是能给二儿子当媳妇,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倪乐托人说媒,风姑就这样顺顺利利地嫁给了倪乐的二儿子。!1+3¨y?u?e*d*u_.`c+o¢m!
风姑过门儿后,乖巧懂事,把家里上上下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讨得老人的欢心,与妯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得十分融洽。可倪乐老头儿心里还是痒痒的,总想着找机会考考风姑,看看她到底有多聪明能干。
一天,倪乐把两个儿媳妇叫到跟前,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们瞧着,我戴上帽子就是公公,摘了帽子就跟婆婆一样。今天呢,我给你们分派家务活:老大负责做饭,老二负责做菜。这菜呢,可得做够二十样,而且都得是园子里长出来的。”两个儿媳妇听了,各自点头应下。
转眼间就到了吃饭的时候,风姑手脚麻利地把菜一一摆在桌上。倪乐凑近一瞧,只见桌上只有一碟韭菜,一碟韭菜花,一碟咸菜,一碟疙瘩。老头儿立马皱起了眉头,没好气地说道:“我可是要二十样菜,怎么就这西样啊?你这是怎么回事?”风姑却不慌不忙,笑着解释道:“爹,韭菜和韭菜花,二九一十八,这就己经有十八样啦。另外再加上这两样——咸菜和疙瘩,不正好是二十样吗?”倪乐听了,恍然大悟,顿时喜笑颜开,心中暗自称赞风姑机智过人。这顿饭,倪乐吃得那叫一个痛快,嘴里还不时哼起了小曲儿。
倪乐见这回没难住二儿媳妇,心里既欢喜又有些不甘心,便又琢磨出了一个难题。他拿出十二尺布,递给风姑,说道:“二儿媳妇,你用这十二尺布给我做一件大衫儿、一个床单儿、一个被单儿。”大媳妇在一旁听了,不禁摇头说道:“十二尺布做一件大衫儿,还得是有偷襟儿的那种,这三件儿可远远不够啊。”风姑却一点儿也不着急,接过布笑着说:“爹,您放心,明天就给您做出来。”
第二天早上,风姑把一个小包递给了公公。倪乐打开包袱一看,里头只有一件偷襟儿的大衫儿,顿时脸色一沉,把脸一绷,喝道:“我要的是三件,还缺床单儿和被单儿呢?你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