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位言辞刻薄的世子爷也会有感到寂寥的时候。^x~k¢a~n?s*h?u¨w¢u/.·c^o`m^
不过,说到饮茶看落日,他说的是山上的亭子吗?
许舒窈想到那日傍晚所见,落日溶金,暮云合璧,确实当得起绚烂至极这四个字。
“墨儿这孩子,平日爱往我那儿去,我走了,他约莫是有些无聊的。”靠在客房床上的萧老夫人打断了她的思绪。
谁又不是呢?
“我若是不跟来,也会想念老夫人的。”许舒窈抬首认真地接道。
在府里,她几乎每日都去松鹤堂。
来了这京城,与老夫人的情分反而比姨母还深一些。¢薪+完_夲!鉮?占+ ~首·发·
这是她进京前所没有想到的。
翌日,他们便离开了驿站,走时并未与淳王辞行。
三日后,许舒窈一行终于到达了清河县,一早便有出身崔氏的县丞得到消息,领了人在路口接迎。
见到这位国公府的老太君,那县丞看上去很是激动,一声姑母叫得许舒窈都跟着震了震。
这位留着山羊须,看上去比萧老夫人年轻不了多少的男子,竟是她老人家的侄儿?
两方寒暄过后,那县丞又遣了同样姓崔的属官给他们带路。
萧老夫人撩开车帘看着两旁一个个形似缧髻的小山,还有远处依稀可见的牌楼,笑着对许舒窈道:“清河县一多半人都是姓崔,你不用感到太惊讶。/零/点~看`书? ¨勉*肺_粤`毒¢”
许舒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不过一会儿,马车就驶到了刻有“崔氏”的牌楼前,又往里行了一阵,才在宅门口停下。
朱漆兽首门钉衔铜环,门楣悬“忠孝传家”的匾额,墨迹已经沁入那紫檀木的纹路之中。
两侧石狮威严耸立,无言地述说着崔氏几代人的兴衰。
许舒窈跟着老夫人下了马车,见前方有个同样面容慈祥的老妇人带着一众男女已经迎了出来。
“妹妹!”那妇人声带哭音,接着便搂紧了萧老夫人。
多年未见的两人抱在了一起。
许舒窈一路都听着老夫人絮叨清河的这些至亲,猜测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应该就是她口中说的长嫂了。
早年萧老夫人的兄长入京为官,她跟着同去见世面,结果被老国公看中,聘了她为儿媳。
那时的崔氏家大业大,在朝堂根植甚深,只后来老皇帝忌惮,这些人便渐渐隐退,就是她这位兄长也都辞官回了清河故里,再未入过京城。
许舒窈第一次踏进传说中的崔氏族地,便已经被其深厚的底蕴所震撼。
旁边已有妇人去劝两位老人,又有个面容娇嫩的小娘子朝她走了过来,“我叫你表姐吧!”
女孩儿眼睛亮闪闪的,穿一身桃红色的衣裙,梳着垂鬟分肖髻,此时正笑望着她。
许舒窈也笑道:“当然好了,崔表妹。”顿了顿又道:“我姓许。”
她可是知道崔老夫人的身边有位十五岁的孙女,据说生得玉雪可爱,人也很活泼,之前往国公府的那些信件大多是她代笔。
这位崔表妹立马来拉她的手,“走,咱们进去吧!”
许舒窈抬头一看,两位老人似有很多话要说,便点点头。
到了正堂里,萧老夫人才把许舒窈介绍给大家认识:“这个是我二儿媳的外甥女儿,眼下借住在府上,倒是与我颇为投契,这一路幸亏有她。”
一时大家的视线便都向许舒窈投来,她今日穿着身藕荷色团花纹的褙子,下着素白底缠枝花的缃裙,头发梳了利落的小辫子,又在头侧插两枚玉制的花儿,看上去既雅致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