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抗战:从1937开始 > 第十六章:暗流涌动

第十六章:暗流涌动

年并没有给魔都带来一个好气象。

魔都的冬天,湿冷深入骨髓。然而,比这刺骨的寒风更令人心头发冷的,是弥漫在整座城市上空、几乎凝成实质的恐慌与无边无际的悲凉。

从遥远的北方,尤其是那片被阴云笼罩、铁蹄践踏的三省黑土地,涌来了越来越多的难民潮。-6_吆~看?书?枉/ ~追`醉~新_章`节?

他们如同被飓风卷起的枯叶,拖家带口,步履蹒跚,沿着铁路、顺着水路,源源不断地涌入这座远东的孤岛。

码头上,汽笛呜咽,卸下的不仅是货物,更多是满脸风霜、眼神空洞的人群。

火车站外,人潮汹涌,挤满了裹着破旧棉袄、背着简陋行囊的身影,他们蜷缩在冰冷的站前广场,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

闸北边缘的棚户区,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蔓延,低矮简陋的窝棚如同灰色的苔藓,覆盖了每一寸空地。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沉重的、装着最后一点家当的包袱,更是令人心碎欲绝的血泪控诉——关于鬼国东军在占领区令人发指的暴行:村庄被焚毁,亲人被屠杀,妇女被凌辱,青壮年被强征为苦役,在刺刀和皮鞭下修筑工事、开采矿藏,生死不知……这些消息如同最凛冽的寒风,吹遍了魔都的大街小巷,茶馆酒肆、弄堂里巷,到处都能听到压抑的啜泣和绝望的低语。

“作孽啊!老李头一家在哈尔滨,儿子才十六,被鬼子硬拉去挖煤窑,塌方了……尸骨都没找回来……”

“听说了吗?奉天城里的张记绸缎庄,那可是百年老字号,就因为不肯‘捐献’给鬼子商会,被安了个通匪的罪名,掌柜的当场被打死,铺子一把火烧得精光……”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东三省完了,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我们了?……”

难民们麻木的脸上刻着深重的苦难,他们低声的讲述像一把把钝刀,反复切割着魔都市民本就紧绷的神经。

一种巨大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连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气息。鬼国的狼子野心,其狰狞面目己昭然若揭,魔都,这座繁华的不夜城,己然嗅到了战争迫近的死亡气息。

然而,这股裹挟着无尽悲痛的难民潮,客观上却为林枫的征兵计划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残酷的助力。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当家园沦丧,生计断绝,当兵吃粮,拿起枪杆子,成了许多走投无路的青壮年汉子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活路,甚至是心中那点不甘熄灭的血性之火得以燃烧的唯一途径。

更何况,林枫的保安第西团在闸北乃至整个魔都华界,名声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鹊起。

不同于那些吃空饷、欺压百姓的旧式军队,这支队伍军饷虽不算丰厚,但基本能按时足额发放,从不克扣;

训练虽然艰苦异常,动辄摸爬滚打,累得脱力,但教官是真教本事,尤其是团长林枫强行推行的那个闻所未闻的“三三制”战术,虽然开始练得人仰马翻,但新兵们私下交流,都隐隐感觉这东西在战场上保命杀敌真有用;更重要的是,团长林枫本人,这位年轻的留莱茵军官,有手段、有担当、敢作敢为!

街头那场惊心动魄的枪战,官方讳莫如深,但小道消息早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林团长单枪匹马,硬是从凶残的鬼子特高课枪口下抢回了极其重要的东西,还全身而退!

这份胆气和本事,在人心惶惶的当下,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渴望力量和保护的热血男儿。

在陈镇岳等一批被林枫严格要求和亲自调教出来的军官骨干高效组织、严格把关下,保安团设在闸北几个主要区域的征兵点前排起了蜿蜒的长龙。

精壮结实的小伙子,眼神里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一丝狠劲;甚至一些三西十岁、脸上刻着风霜、眼神却依旧倔强的中年汉子,也挤在人群中,他们或许失去了家园和亲人,但骨子里的血性未冷。

林枫制定的征兵标准严格而务实:身体素质必须过关,能扛枪能跑动;家世背景要相对清白,避免混入地痞流氓或敌特分子;基本品性要端正,怯懦自私者不要。

他深知,兵贵精不贵多,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需要的是一支真正能打仗、敢打仗、关键时刻靠得住的铁血之师,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短短一个月时间,保安第西团的规模如同注入强心剂般迅猛膨胀。

从原先勉强维持的几百人骨架,激增至两千余众!原本略显空旷的驻地,此刻人声鼎沸,喧嚣震天。

新搭建的营房挤满了人,操场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