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
贾珍暴跳如雷,挥手便给了贾蓉一记响亮的耳光:“滚出去,你这不长眼的东西!”
贾蓉被打得晕头转向,狼狈地逃出丛绿堂。
不久,在荣国府的暖香坞内,正值青春的贾惜春看见贾珣,高兴地迎了上去:“二哥,你怎么来了?”
贾珣笑着摸了摸贾惜春的头:“二哥特意来看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贾惜春听后有些失落:“二哥,荣国府好无聊啊,我能跟你一起去吗?”
贾珣摇了摇头,苦笑不己:“不行,至少现在还不行。”
贾惜春身为宁国府的嫡女,按照古礼,母亲去世后应由长嫂尤氏抚养并教导礼仪。
但宁国府风气不正,若贾惜春留在这里,恐怕会受到不良影响,有伤风化,损害贾家女子的声誉。
因此,荣国府的老太太提出让贾惜春居住在荣国府,以防不测。
贾珣虽然以往没有贾珍、贾蓉那样的恶名,但也未曾婚配。
按照古礼,没有女性长辈教导的女子,在婚嫁时难免会受到轻视。
所以,贾惜春只能留在荣国府。
虽然贾惜春并非荣国府的嫡系,但她身为主子,生活无忧。
然而,她与贾母等人之间总有隔阂,常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见贾珣摇头,贾惜春更加失落。
贾珣递给她一串糖葫芦安慰道:“惜春,别难过,二哥现在也没办法。”
“稍等片刻,二哥定会安排与你同住。”
贾惜春闻言,眼中闪过期盼:“二哥,你不是在安慰我吧?”
贾珣轻拍其头:“怎会,二哥何时骗过你?来,我们拉钩。”
拉钩之后,贾惜春笑逐颜开,开心地品尝着糖葫芦。
贾珣与贾惜春闲聊片刻,留下银两并嘱咐几番,便离开了荣国府,前往郊外的玄真观。
到达玄真观,却未见父亲贾敬。
贾珣只好托小道士送信,随即离去。
与此同时,京都乾清宫内,永和帝正在审阅奏章。
内侍太监夏公公呈上了勋贵子弟入军的名单。
永和帝放下笔,接过名单:“勋贵们没惹出什么麻烦吧?”
夏公公笑道:“陛下威严,勋贵们自然遵从。
各家都己派遣嫡子入伍,以示忠心。”
“只是……”夏公公欲言又止。
永和帝面色不悦:“有何事首说,别吞吞吐吐的。”
夏公公急忙回应:“陛下,宁国府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行事有悖常理。
他本应派遣自己或儿子贾蓉前往北疆征战,却通过大明宫的戴公公,将其亲弟贾珣报上。”
永和帝听后脸色一沉,随即恢复常态:“既是太上皇的意思,就这样吧。
贾珣平日里品行如何?”
夏公公思索片刻:“此人虽不如其他勋贵那般不羁,但也无显著的文武之才,大致平庸。”
永和帝听后兴趣缺缺,浏览名单后,用朱笔圈点,置于御案上。
“夏守忠。”
“奴婢在此。”
“将名单交兵部备案,并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北境主帅英国公张壁。
告知各勋贵子弟,三日后辰时由德胜门启程赴北疆。
二十日内未至北疆大营者,按军法处置。”
“遵命。”夏守忠接旨,带着名单离开了乾清宫。
永和帝目光深邃,望向大明宫太上皇的居所,面色复杂。不久,正在密室打坐的贾敬收到信,长叹一声,命人取来宁国公征战时的盔甲兵器,送往贾珣的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