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陆仲亨、费聚等核心目标为中心,层层收紧。
在胡惟庸的丞相府邸周围,所有能观察到府内动静的制高点...如茶楼雅间、寺庙钟楼、甚至民房屋顶......都被仪鸾司暗桩占据。
府中每日采买食材种类、倾倒垃圾内容,甚至夜间灯火亮灭的规律......都被详细记录分析。
而其他核心成员的府邸...同样被严密监控。
他们的车轿行踪、拜客访友对象......都逃不过暗处鹰隼般的眼睛。
所有的情报如同涓涓细流,不分昼夜地汇入仪鸾司。
再由二虎亲自整理、甄别,将最有价值的信息写成密报,首送朱元璋御案之上......
应天府城南,一座外表毫不起眼的大宅深处,密室里灯火通明。
胡惟庸端坐在紫檀木太师椅上,脸色极度阴沉。
他明白,朱元璋己经做好了收回相权的最后准备。
但让自己坐以待毙?!
良久后,胡惟庸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不甘与狠戾,目光扫过另外几张同样凝重的面孔。
“本相听闻,几位近些日子...同样被那《乾坤报》搞得灰头土脸?”
坐在胡惟庸对面下首的,是江南士林领袖之一...沈氏宗族的族长沈松年。
沈松年捻着几缕长须,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愠怒之色:
“胡相洞若观火。此报看似劝农桑、报捷讯,实则暗藏机锋,处处诋毁圣贤之道,动摇士林根基!”
“长此以往,我辈读书人颜面何存?”
沈松年微微前倾身体:
“江南士林和胡相那是...唇亡齿寒,胡相若有驱策...我等愿倾力相助,共同抵御此歪风邪气!”
沈松年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叠纸笺,轻轻推到胡惟庸面前。
纸笺上面密密麻麻摘录着《论语》、《史记》、《贞观政要》等典籍中,关于“贤相治国”、“君臣相得”的经典论述:
管仲相齐桓公九合诸侯、诸葛亮辅佐刘备三分天下、房玄龄杜如晦襄助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
一段段被千古传颂的君臣佳话,此刻都被精心挑选出来,作为对抗《乾坤报》“废相”舆论的武器。
看到这些纸笺,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江南士族的支持,是他此刻最需要的强援。
他们在地方和士林中的经济、文化影响力极大,有了江南士族的加入...这场战争才算真正有了底气。
“沈老高义,本相感激不尽!”
胡惟庸郑重地拱了拱手。
“陛下被妖言所惑,欲行废相之事...此乃动摇国本之举!”
“我等身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能坐视社稷危殆?”
“当以正视听,以清君侧!”
话音落下,胡惟庸转头看向一旁的心腹——御史中丞涂节。
“此事交予你全权操办,速调集可靠人手、启用所有我们能掌控的雕版作坊,重金收买手艺精湛的匠人...地点要隐秘、行动要迅速!”
“再者,要以这些典籍精义为核心,撰写反驳文章:文章要大气磅礴、引经据典,务必压倒《乾坤报》的市井之气!”
“要让人深知...若无丞相,则国事必将糜烂,大明危矣!”
胡惟庸拿起一份《乾坤报》,指尖用力戳在那篇《十常侍祸国》的文章上,眼神阴鸷:
“至于他们这些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伎俩,我们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必指名道姓,但要让人一看便知,这报纸背后操纵之人...才是那蒙蔽圣听的宵小之辈,是他们在离间君臣之情、破坏祖宗法度!”
涂节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狠辣之色:
“相爷放心,下官会亲自把关!”
胡惟庸指节敲击桌面,继续叮嘱道:
“记住速度要快...要在《乾坤报》下一期出来之前,让我们的声音盖过它!”
吩咐完后,胡惟庸环视密室众人,郑重说道:
“此乃我等生死存亡之战,望诸君竭尽全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随着胡惟庸一声令下,一张无形巨网在应天府乃至江南迅速铺开。
数家位置偏僻雕版作坊被紧急启用,窗户被厚布蒙得严严实实。
重金之下,一批批技术娴熟却生活困顿的雕版匠人...被秘密带入这些作坊。
昏暗的油灯下,匠人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