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安慰好苏青玉,便将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即将到来的秋赏月大会的准备之中。/l!u~o-l¢a+x!s_..c¨o^m/
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她能否在璇玑楼站稳脚跟,能否获得更多资源,能否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的关键。
她深知,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楼中舞台的群舞《秋月别赋》她早己烂熟于心,如今要打磨的,是那之后个人技艺展示的片刻惊鸿。
她选定的是碧绿色的舞衣,并非时下流行的艳丽色彩,而是取其清新雅致,如雨后新竹,带着勃勃生机。
发髻上,她不打算用那些珠光宝气的金钗玉簪,只选了一支温润的碧玉木钗,简简单单,却更显清丽脱俗。
手中的折扇,扇面是青蓝渐变,绘着几笔写意的远山淡水,与她的衣衫相得益彰。
她要的,便是在一片姹紫嫣红中,以这一抹独特的青碧,攫取所有人的目光。
她将戴着面纱登台,这对眼神的运用要求便更高了。
这些日子,她对着铜镜,一遍遍练习着用眼神传递情绪。
时而如春水初生,带着几分不谙世事的懵懂与好奇。
时而如夏夜繁星,闪烁着灵动狡黠的光芒。a:5D4.看¥书%?D -{?追D最?新1_章a\°节§:
时而如秋波暗送,流转着欲说还休的妩媚与风情。
时而又如寒潭映月,带着一丝清冷孤傲,引人探究。
她要让那层面纱,不仅不能成为阻碍,反而要成为增添神秘感的利器,让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上。
光阴似箭,转眼便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这一日,整个京城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
街道上,行人如织,车水马龙,比往日里更多了几分喧嚣与热闹。
孩童们举着各式各样的兔子灯、鲤鱼灯,嬉笑着追逐打闹。
货郎的叫卖声,小贩的吆喝声,与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繁华热闹的市井欢歌。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彩灯,窗棂上贴着新剪的窗花,空气中弥漫着月饼的甜香和佳肴的芬芳。
璇玑楼内,更是张灯结彩,焕然一新。
一楼大堂中央,高高悬挂起一盏巨大的走马宫灯,灯面绘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景象,栩栩如生。
各处廊柱上都缠绕着五彩的丝绦,点缀着新鲜的桂花枝,香气宜人。
姑娘们也比往日里打扮得更加精心。|?2天±禧~小¨说D网~ <无?,[错[内}容?±
一二楼的玲珑阁,三楼的雅间早己被预订一空。
此刻,雅间内的姑娘们,有的正在对着镜子细细描眉画鬓,有的在侍女的帮助下整理着繁复的衣裙,有的则在轻声哼唱着今晚要表演的曲子,做着最后的准备。
空气中,脂粉的香气与女子特有的体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心旌摇曳的氛围。
柳如烟在自己的“听竹小苑”中,由小翠伺候着,换上了那身早己准备好的碧绿色舞衣。
衣料是上好的流光锦,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清辉,衬得她肌肤胜雪,眉目如画。
简单的碧玉木钗斜插入乌黑的发髻,几缕碎发垂在颊边,平添了几分娇俏。
她对着镜子,最后一次审视自己的妆容,确保面纱戴得恰到好处,既能遮住大部分容颜,又能露出那双精心描画过的眼眸。
“姑娘,您今儿这身打扮,真真是仙子下凡一般。”小翠满眼惊艳地赞叹道。
柳如烟淡淡一笑,心中却无半分松懈。
很快,便有管事妈妈过来催促:“时辰快到了,客人们都等着呢!”
未时三刻,璇玑楼三楼的赏月大厅早己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能登上这三楼的恩客,非富即贵。
有腰缠万贯的皇商巨贾,操持着南来北往的生意,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
有身着锦袍玉带的朝中官员,品级从六品到三品不等,或是携了家眷,或是邀了同僚,来此附庸风雅,寻一夕之欢。
亦有不少年轻的公子哥儿,仗着家世显赫,呼朋引伴,专为一睹璇玑楼名妓的风采而来。
丝竹管弦之声悠扬响起,将厅中的喧闹渐渐压下。
老鸨满面春风地走上台前,声音洪亮地说了几句应景的吉利话,便宣布今晚的秋赏月大会正式开始。
首先登场的,便是由楼中数十位舞姬共同演绎的群舞《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