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乃是城西王员外所作,咏月。!x^d+d/s_h.u¨.`c+o~m,”
“玉盘悬碧落,银辉洒万家。人间庆团圆,千古共婵娟。”
敛香念罢,微微点头:“王员外此诗,意境尚可,对仗也算工整,只是意象堆砌,缺乏深度,算得中规中矩之作。”
王员外是个五十多岁的胖子,闻言哈哈一笑:“敛香姑娘谬赞,老夫也就是图个乐子!”
敛香又拿起第二张。
接下来,敛香又念了数首诗词,褒贬不一。
有辞藻华丽却空洞无物的,有立意新奇却笔力不逮的,也有几首确实写得不错的,引来阵阵喝彩。
众人听着敛香的点评,皆是心悦诚服。
她的点评往往一针见血,既能点出诗词的优点,也能毫不客气地指出不足之处,且言辞恳切,令人信服。
足见其在诗词一道上的深厚功力。
终于,敛香拿起了一张字迹隽秀的纸笺。
“这一首,是江南司徒明公子所作,名曰《鹧鸪天·中秋客里》。”
她清了清嗓子,用一种略带赞赏的语调念道:
“客舍灯昏秋气深,推窗忽见玉轮新。清光欲拭天涯路,却惹乡愁更十分。梧影动,砌蛩吟,家山应共此冰轮。姮娥若解离人意,莫遣圆辉照泪痕。”
念罢,敛香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司徒公子此诗,本无私普照,试图照亮归途,却反因自身之明、之圆,加倍勾起游子无法归家的愁绪。′d-u¨s_h,u′8/8..\c?o′m_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倍增其哀。上乘。”
司徒明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矜持的微笑,起身拱手:“敛香姑娘过奖了。”
他一身白衣,手持折扇,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确有几分江南才子的风范。
台下不少闺阁女子和年轻艺姬,看向他的目光中都带上了几分倾慕。
敛香又拿起另一份诗稿,这份诗稿的纸张质地极好,墨迹也带着一股沉稳之气。
“这一首,来自……”她顿了顿,看了一眼落款,微微抬高了声音,“王明,诗名《望月抒怀》。”
敛香缓缓念道:
“‘寒潭沉碎璧,孤影上遥山。风过松涛寂,鸿归云路闲。千年凝泪眼,一夕照人寰。盈亏何须问,清辉满两间。”
此诗一出,船舱内陡然一静。
敛香念完,美眸中异彩连连,过了片刻才赞叹道:“此诗意境高远,气势磅礴。前写景,后抒怀,转承自然,一气呵成。虽未署名,然其胸襟与抱负,己然跃然纸上。实乃咏月诗中难得一见的扛鼎之作!”
柳如烟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那位身着黑金交织服饰的年轻男子王明。
只见他依旧神色平静,仿佛敛香夸赞的并非他的作品。!3^8+看?书~网? +首\发\
但他嘴角那抹微不可察的弧度,却显示出他此刻心情尚佳。
果然是他,几个时辰前柳如烟便在角落看到老鸨亲自与其谈话,态度谦卑。
敛香又点评了几首,其中便有那位富商的作品。
那是一首描写月下聚宝盆的打油诗,倒是颇为首白有趣,引来一阵哄笑,但也仅此而己了。
“第一轮,佳作颇多。”敛香总结道,“若论前三,敛香以为,当属司徒明公子的《鹧鸪天·中秋客里》,以及这位王明贵客的《望月抒怀》。”
“至于第三……”她略作沉吟,“李家三公子的《临江仙》亦是不俗,可入三甲。”
第一轮的结果,基本在众人意料之中。
司徒明与王明无疑是表现最为出彩的。
短暂的休息与歌舞表演后,第二轮诗会很快开始。
第二轮的题目是“秋思”。
第三轮的题目则是“离别”。
这两轮,依旧是佳作频出。
司徒明不负江南才子之名,接连作出了两首意境优美、辞藻精妙的诗词,引得赞叹连连。
那位王明公子,也分别作了一首七律和一阕小令,虽然风格依旧沉稳大气,却也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令人不敢小觑。
此外,一位中年妇人,也在这两轮中崭露头角。
她乃是当朝护国将军刘柱的夫人,闺名文心,素有才名。
她所作的诗词,风格婉约,却又带着一丝闺阁中少有的坚韧,令人印象深刻。
还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学究,须发花白,貌不惊人,却也接连作出了几首颇具水准的怀古咏史之作,引经据典,老道沉稳,同样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