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愿你走过的曲折,都会变成彩虹 > 贫穷妨碍成长

贫穷妨碍成长

以前有不少粉丝在后台留言说家里人都不支持TA成人高考,不支持TA出国读书,大致的理由都是家里没钱,读完后我总会唏嘘感慨一番。这一次,是我们年级的一名13岁的女孩小萱,她在周记里一笔一画地写道:“我真的很无助,班长的妈妈会用英语和她交流,同桌的爸爸是个大学教授,为什么我的妈妈只是一个没有收入的家庭主妇。每次我问她题她都不会,英语也只认得26个字母。我的爸爸也只会开车。放了假,其他同学都是去美国、澳洲参加夏令营冬令营、而我只能回老家。”

不难看出,这个孩子的焦虑来自两方面的贫穷。一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有能力负担课堂外延展提升的这部分开支;二是父母的学历不高,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助力,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在孤军奋战。

其实,这名学生是年级里的学霸,成绩优异,但刚刚13岁的她已经意识到贫穷妨碍成长,她不知道该不该把矛头指向自己的原生家庭,只好在周记里向老师袒露心声。

贫穷是不是真的会妨碍成长,从眼下表层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这名学生的成绩还是年级前茅,优势比较

明显。但从深层的心理角度来看,她的焦虑程度远远高于同龄人。她一方面享受着好成绩带来的荣耀;一方面又被家庭的物质精神双重匮乏所困扰。短暂的自豪很快就被自卑情绪覆盖,会变得越来越敏感多思,脆弱浮躁。

我知道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指控这名学生没有感恩的心,父母辛苦工作已经不易,还要承受来自儿女的嫌弃,这真是大逆不道。父母已经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倾其所有,做人不能不知足啊,而且从学生的周记来看,她眼中总盯着别人父母的成就,这是攀比之心在作祟。

可我却特别想替这个孩子说句话。小萱只有13岁,她的内心还不够强大,还必须依靠她的原生家庭才能长大成人。这种依赖性会让她把全部的希望和力量放在父母身上,这种局限是她年龄造成的。如果说这话的人是23岁,33岁,那我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当老师这么多年,我见到了不少有着类似处境的学生。他们从小依靠有限的资源自强自立,父母大多忙于生计,不能经常陪伴孩子成长。正是因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缺失,他们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到了学习上,拼

命地读书做题,用一个又一个一百分和第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有一年,我教的那个班级的班长曾经跟我说过一段话:“我为什么拼命学习,就是为了给那些穿好鞋、带手机的同学看一看,我家是没钱,但我学习比你好。我为了争口气,每天学到晚上十二点、一点。可到最后我才明白,一百分没有新手机重要,成绩再好也没有家财万贯好。”

实际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相对的“贫富差距”是永远存在的,对于孩子来说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真实的东西,比如各家住的小区,开的车,旅行的地点,等等,让孩子永远对这种差距视而不见,既不现实也不人道。

更何况物质的匮乏确实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据科学家研究,对全球10亿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贫穷剥夺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物质需求。更有可能会妨碍大脑的正常发育。在智商、阅读和其他测试中,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整体表现均不及同龄人。对他们来说,从高中毕业、被大学录取、获得学位的难度更大,而且成年后拿到的薪水更低,也更容易失业。

如果确实生长在这样贫穷的家庭环境

里,要和孩子一起面对这种困境,让TA有渠道去疏通这种无力感和无助感,比一味地谴责大逆不道要有用得多。

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小萱的困惑中,物质贫穷只是一个方面,她更关注的是别人的父母会说英语,是教授,而我的父母只知道26个字母。事实上,现在的世界早就是一个地球村了。英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大到出国旅行,小到产品介绍,很多公司的邮件往来都是中英文双语。即便日常生活使用得不多,但家有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朗读课文签字、听写单词、英语口语表达、外教课哪个环境不需要家长的辅助?即使为了孩子,也不该让自己的英语水平停留在26个字母的水平。

这个世界有许多人过得不太富裕,但这不是停止学习、拒绝成长的理由和借口。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大学教授,但是每个人都能捧起一本书如痴如醉地阅读,不是每个人都能用英语交流,但我们可以多听多背,从基础句型学起。

我的口语老师告诉我,她最大的学生是一位来自日本的老奶奶,为了能和远在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