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愿你走过的曲折,都会变成彩虹 > 有些弯路,你必须要走

有些弯路,你必须要走

1

2017年6月,冯小刚参加了一档访谈节目的录制,一脸苍白难掩疲惫。主持人怯生生地问:“您喝酒吗?”他把头靠在沙发座上,合着眼睛抱怨道:“这几天喝得五迷三道,第二天早起特别难受”。镜头前,他昂起头用力地睁了一下眼睛,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位年过耳顺的老男人已经和中国电影死磕了整整20年。

如果算上他担任电影美术助理的时间,恐怕还要再往前追溯十几个春秋。提到和电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冯小刚瞬间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他和在电视剧行业干得风生水起的王朔联手,大张旗鼓地进军电影行业。殊不知等待着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此起彼伏的否定和绝望。

1996年他导演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开机不到10天,就接到电影局停拍的通知,还给他扣上了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帽子。

没多久,他参与的另一部电影《我不是你爸爸》也被禁映,两部影片的投资加起来有五六百万,一夜之间都化为乌有。坊间也疯

传着“谁也别给冯小刚投钱”的流言,说他拍什么禁什么,简直就是电影市场的毒药。

直到冯小刚看了米家山导演拍的《顽主》,看了张国立、葛优、梁天表演的3T公司,他才意识到如果拍不了想拍的文艺片,何不另辟蹊径去闯荡一下喜剧片市场?

没想到这一转身,就有了《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

2

冯小刚揣着他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低下头,狠心拿起那些他并不满意的剧本,任由写着自己名号的海报贴满大街小巷。回顾这段时光,他坦率地承认“那是一段曲线救国的弯路,但我不得不走”。

近段时间,微博上的他鲜少和别人掐架了,开始聊女人和饺子,调侃自己的迟钝和健忘,不止一次,他在公开场合承认如果不是《一地鸡毛》《我不是你爸爸》等一系列现实主义影片被毙,他就直奔着《我不是潘**》《唐山大地震》去了。当主持人问到“那些硬着头皮接下的电影”对他的人生是好事还是伤害呢,冯小刚宽容地选择了感恩每一段逝去的时光。

管从想拍《一声叹息》到拍成,他等了4年;从想拍《一九四二》到拍成,他等了18年,但穿插其中的那些贺岁片让冯小刚赢得了一拨又一拨观众的信任,让20世纪末的每一个冬天都因为他的贺岁档变得特别有盼头。他让观众见识到了电影的好玩,并让这种信任有了根深蒂固的惯性。从《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是他牵着观众的手从喜剧走进了悲伤。

3

冯小刚说:“我知道哪些东西是扛不过的,哪些东西是可以坚持的。哪些路不能回头,哪些路必须绕远。

微博上传言言,18年前,冯小刚和刘震云一同参加北京青联的会议,他向刘震云提出了改编《温故一九四二》的想法,刘震云拒绝了。刘震云说:“现在时机不成熟,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仍然还只停留在它的表面,而提高我们的认识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过程是不能被省略的。”

2000年春节,刘震云打来电话说,《温故一九四二》可以上路了。此后,《温故一九四二》开始建组,可因为种种原因

,筹备都失败了。直到2011年1月,这部电影再次启动,经过10个月的筹备,5个月的拍摄,以及7个月的后期制作,《一九四二》终于面世。

活到这个岁数,冯小刚开始服老了。他说:“世界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时间不多了。我真的想拍那些和自己内心血肉相连的电影。”比如记录了整个民族创伤与苦难的《一九四二》和《唐山大地震》,又比如《芳华》,冯小刚称它是一封情书,写给青春,写给军队,写给女兵,当然也写给他自己。

刘震云说过:20世纪70年代,最漂亮的女孩都在部队。他难忘太阳光射下时,她们胳膊上细碎的绒毛,是那么的纤细和温柔。以至于冯小刚现在回想起在文工团的那段青春时光,依然会觉得美好得无法想象。他一直想把这段时光、这种感觉拍成电影,让最美的芳华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底。

其实,在那个充满激情与不安,亢奋与无知的年代,主人公刘峰也走了一段很长很长的弯路。直到他丢了那些奖章、勋章和证书,忘

了他的外号,真正的他才渐渐觉醒。历经种种的刘峰,才能在部队向死而生,才会在街头愤愤不平,才敢伸出手一把将牵挂了半辈子的小萍紧紧揽住。

4

耗资3500万、几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