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刷微博,无意间读到了马薇薇写给大王的一段文字,忽然很有感触。我知道也许很多人不看辩论节目《奇葩说》,连我看了近几期的《奇葩大会》也失望了好久。可我依然忘不了当年被马氏金句击中的那些瞬间,我隔着手机屏幕暗想这个其貌不扬的女人居然缜密到令人发指,绝对称得上是辩论界的翘楚。
诚然,她是无比聪明的。几句话便可抓到对方的逻辑漏洞,一旦揪住就是一连串咄咄逼人的智商碾压,让人看得酣畅淋漓。从幕后**前,我猜她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调适,有过几个不太愉快的小波澜,姑且算是人生转型期的阵痛吧。
马薇薇从根正苗红的辩手变成了深耕细作的综艺咖,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样子,微博上几百万的真爱粉,海报上是专业人士打理过的精
致妆容,代言的是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在潮流的大浪里摸爬滚打了一些年,如今一跃龙门,坦然上岸,靠的是机遇,更是积淀。
这个世界喜欢聪明人,也提防聪明人。锋芒太盛时有一小撮网友找她麻烦,也见过她沉不住气,撸袖子下水迎战。但更多时候是她四平八稳地做着自己,或者说是分享着自己,懒散地秀点不讨人嫌的恩爱,叫嚣姐妹局害她吃了太多宵夜,撒点无伤大雅的小谎,做些能挣钱的广告,我欣赏了她好久,直到今天读到写给大王的信,才正式转成喜欢。
为什么就喜欢了呢,因为太聪明的人很难真正去包容,和世界没必要兜什么圈子,所以用不着那些拖泥带水的善良和温暖。相较马薇薇,大王是个笨笨的女人。以“康熙接班人”的噱头出道,努力追着老奇葩
们的步伐,然而依旧完全听不懂辩手们在说什么。也许她一早就知道,在《奇葩说》里自己可能永远只能是款小调料,无论她准备多久,操练多久,只能在这个辩论的舞台上唱歌跳舞。
由于这段时期大王参与的节目效果不好,网上骂她的人很多。身为辩论一姐马薇薇的这封信,不仅仅是用才华和日渐高涨的人气为正在低谷的大王鸣锣开道。更重要的是,她犀利底下的那种包容与理解也渐渐浮出了水面。没有居高临下的评断,没有语重心长的教导,显然马薇薇是真的读懂了大王。读懂了她风风火火的喧闹,读懂了她灿烂笑容包裹着的敏感,也看透了那些拼命按下的卑微和讨好,这样暖心的文字被绝顶聪明的人一笔一画地写出来,真的让人特别感动。
记得有天晚上,我坐车回家
,斜对面一个高个男子一直在讲电话。他的声音很好听,即使是刻意压低,也极有穿透力。我一路听着他和对方陈述自己是个演员,一直都在跟大制作,合作过的导演有很多,对片场的流程也很熟悉,无论剧组在哪自己随时都能去试戏。那故意做出来的自信他还不能好好驾驭,就被对方强行挂断了电话。他看着手机屏幕咻地暗了下去,顿了一秒,卑微地补了句,“其实不报销路费也可以”。
昏黄里,他缩着肩膀把手机揣进兜里,影子越发佝偻,显得老气横秋。沿途的灯火不时掠过他憔悴的脸庞,我们就这样看着窗外,心事重重地坐在彼此的沉默里。忽地,他的电话铃响了,是一个叫杨哥(音译)的人打来的,从他突然的小心翼翼中可以判断,对方是个说得上话的重要角色。于
是时间地点很快被确定,酬劳也令他满意,往返的路费还全包,他头如捣蒜般慌不迭地道谢,险些激动得坐过站。看着他手舞足蹈地跳下车,一边傻傻地鞠躬一边碎碎念:“谢谢杨哥,谢谢杨哥。”关门的那个瞬间,我瞥见路灯下他的影子在狂欢。
不管是真的有了合适的角色,还是这位杨哥雪中送炭帮朋友解难,我始终忘不了这段有些反转味道的往事。虽然大家都说,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可有些人就是会风雨兼程地送来落寞后的小欢喜。没有在唇枪舌剑中爱上马薇薇的犀利,却被她的侠肝义胆温柔地捕获。
大王,别忘了千军万马中她曾披甲上阵为你杀敌,别忘了字里行间她真诚的支持与鼓励。要知道,在那些异常艰难的时光里,每一双迎向你张开的手臂,都值得被永远牢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