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你的美好要靠自己成全 > Part 4

Part 4

努力变好,是因为有一个不想辜负的人

有一种爱,叫“我想成为你”;有一种爱叫“我想配得上你”。我们努力变得更好,是为了成全自己,更是为了那份被期许的信赖。

--

这世上存在另一种“逆生长”

某天我没忍住,在朋友圈里晒了张健身照,五公里热身后的大汗淋漓让许多朋友都感叹不已。还有朋友特意留言:你这开了挂的人生啊。

这句话也许很多人在年少时就听过了。大多是20岁的你应该住在哪儿,20岁的你为什么要努力,20岁的女孩你不要轻易谈恋爱。这样的温馨提示在以前的年代里是根本听不到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回忆起自己的20多岁,脸上尽是迷惘。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我们是裹挟在一起生长的。

我们长着类似的模样。按部就班地念书,偶尔忘带作业。成绩都还说得过去,父母也算是开明讲理。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狙击中抽空暗恋了个男孩,结果一直磨蹭到毕了业也不敢表白。

差不多的成绩送我们进了所差不多的大学,差不多的条件让我们嫁了个差不多的丈夫。

命运从没给过我们重重的一击,所以我们的开蒙来得特别缓慢。轻描淡写地抽枝发芽,顺理成章地开花结果,还没学会叛逆竟然就到了当妈的年纪。

果说没在大雨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那我们这样的人生真称得上是乏善可陈,没干过几件值得回忆的事,没疯过、没闹过,情绪平稳,态度端正。

我们这代人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联系得特别紧密,背后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你进了大学,推你进了体制,推你进了婚姻。你问我这股力量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也说不清。只是这样的我们不会让年迈的父母焦虑紧张。

我们有着模糊不清的脸庞,循规蹈矩的性格和稳定得透不过气的生活,跟着人群慢慢地走过山丘,跨过溪流。二十几岁就像是昨天刚刚路过的幽谷,漫山遍野开满了叫不上名字的小花,蓝天白云,青山绿树,蝴蝶飞舞,清泉叮咚。你问我,这么美的风景里你都做了些什么,我只能讪讪地回答:赶路。

这样的我们到了中年,比别的群体更易生出迷茫感。因为我们从来没正视过自己的欲望、权利、个体差异,只知道努力地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直到风月俱寒、两鬓微霜,才意识到这辈子从来没静下来认真听过自己内心的呼唤。这样的醒悟虽然来得晚,却异常汹涌,身边已经有不少人在命悬一线的后青年时代,选择了义无反顾地跳进未知的黑暗。

小仙是我老公的同学,在学校里是学霸,毕业的时候进了最好的报社实习。这

一干就是十年。2013年见她的时候还是报社里叱咤风云的副主编,气场强大,走路生风,有开不完的会,见不完的客户,每次见面都是急匆匆,如惊鸿一瞥。突然在一个下午,小仙在朋友圈里宣布自己辞职创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她在瑞士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摄影师,深谈了几次,发现理念契合,两个人就疯狂地各自辞职,然后组建了新公司。

这件事引来一片哗然,很多朋友都在底下留言,原来的工作多风光啊,背靠大树,资源丰富,为什么要辞职啊,太可惜了。还有人说摄影这个行业水很深的,不要轻易涉入,早晚你得后悔。还有人说30多岁了就是要图个安稳,你上有父母,下有儿女,怎么能这么任性?

可细想想,这事其实早有端倪,小仙一直喜欢旅行和摄影,她长期接触明星、媒体,手边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她和她老公都是摄影发烧友,就算是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爆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尚大片。公司以此切入,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今小仙的公司蒸蒸日上,业务不仅包括旅行、户外、拍摄、出版等行业,还涉足了公众号、美食节、微电影等。当年稳如泰山的纸媒行业如今日渐没落,可小仙乘着自媒体的东风快活地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三十几岁

的小仙,没有了报社冗杂的琐事,只聚焦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轻盈得像只新生的蝴蝶。

除了小仙,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宛如从沉睡中被唤醒,不再留恋窠臼的庇护,从此怀着初心像新生儿一般生长。

不甘庸碌的一生,到了30多岁辞职奔向北京打拼的老漂。

没考上文艺美学研究生的小芸,在33岁的时候重返校园,如愿做了心仪导师的弟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