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会用这些发射井向莫斯科发射导弹。
不过,越来越充分的情报表面,别列夫斯基尽管选择了最激烈的方式夺权,但他还是有底线的。
不适用核武器就是其中一条。
问题是,那二十多艘不见了踪影的战略核潜艇,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李干的意思很明显,该我们做的我们已经做到的,该你们做的,你们却远远没有做到。
你没资格在我面前指责我的工作成效。
眼看贝希出师不利被问得哑口无言,威尔逊立即站了出来。
他道,“李先生,要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最好的办法是对别列夫斯基等叛军高层实施斩首,我们应该加强合作,一起消除叛军的核武威胁。”
李干摇头拒绝,“我们没有在一千多公里实施斩首行动的能力,你们怎么做,我们不反对。”
开什么玩笑,李干巴不得别列夫斯基挥师南下猛攻小日本呢,怎么可能会对其进行斩首。
最关键的是,瓦西里一直在这里,李干和他是保持着沟通的。
一句话,东大把远东叛军摁在地上狂抽,但别列夫斯基却不记恨,他知道其中的原因。
归还7万人部队和装备,是李干给别列夫斯基的一个强烈信号——只要你不在我家门口嚯嚯,其他的我不管。
在别列夫斯基看来,他可以确定一点,如果他南下进攻北海道,东大是不会插手的。
他要评估的就是,美国会不会插手。
美日有安保条约,那就是个军事盟约。
一句话,小日本遭攻击,美国佬要出手帮忙。
问题在于,别列夫斯基手里有二十多艘战略核潜艇,已经撒向了太平洋,这些战略核潜艇让美国佬投鼠忌器。
像别列夫斯基这种战争疯子,给他逼急了,真往美国本土发射核弹头弹道导弹怎么办?
别说几百枚,就是一两枚,美国佬也承受不起。
失控的二十多艘战略核潜艇,就好比架在美国佬脖子上的一把剑。
在这种情况下,硬来是不行的,美国佬不但从东大这边下工夫,还在通过其他渠道和别列夫斯基秘密联系。
美国佬的条件大致如此——只要你不进攻北海道,万事好商量。库页岛一下子涌进两百多万人,根本养不活。你得买粮食吧,你得买生活物资吧?我可以提供帮助。
根据官方统计,远东地区人口800多万,其中70%集中在阿穆尔、哈巴罗夫、滨海边疆区这三个地方。
别列夫斯基退守库页岛时,带走了100多万人,加上手里的几十万军队,再加上库页岛本身有60万人口,此时库页岛的总人口近300万人。
渔业是库页岛的经济支柱,但是,因为有冬季漫长的冰封期,渔业成本相当高昂,制约了发展。
其次是林业,岛上森林覆盖率高达60%,同样因为技术和资金关系,发展不理想。
倒是有很丰富的油气资源,制约发展的因素也是技术和资金。
苏联的发展重心是欧洲部分,远东这边的苦寒之地,从来都是慢几拍,更别说库页岛了。
别列夫斯基要养活库页岛上的军民,势必要进口粮食,首先得吃饱饭!
有多少粮食有多少兵,有多少粮食有多少地盘,这条真理恒古不变。
别列夫斯基跑到库页岛的时候,把远东地区能找到的粮食,大部分都带走了,根据统计,撑死了维持半年时间。
也就是说,他必须现在想办法搞粮食了。
美国人派了个代表与他秘密会晤,提出供应粮食,条件是不能进攻小日本。
别列夫斯基正发愁呢,当即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一份长长的援助清单。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拼死一搏,美国人除非从本土调兵,否则靠日韩这边的驻军,根本挡不住他的铁骑。
至于小日本,他压根没放在眼里。
双方就这么反反复复地拉锯式谈判。
而东大和苏联这边,开始落实出兵前的协议了。
不出李干所料,安德洛夫很不痛快,理由是远东叛军没有剿灭,目标没有达成,此前的约定不能兑现。
李干也干脆,行,那我就撤回去。
在鞑靼海峡中部西海岸,距离尼古拉耶夫斯基城仅50公里的东部突击群奉命回撤,这支强悍地面作战力量一离开鞑靼海峡中部西海岸,别列夫斯基立即组织三个师从尼古拉耶夫斯克登陆。
东大领土时期,这个地方叫庙街(非香港庙街)。
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