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微型的恒星能量调节器。”
叶云天的目光移向舱体底部。那里有一块拳头大小的焦炭状物质,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颜色深得近乎纯黑,仿佛吸收了周围所有的光线。他示意机械臂用低功率激光束照射,光束落在上面的瞬间,焦炭突然裂开一道缝隙,从中飘出一缕金色的粉末——不是被烧蚀的残渣,而是从内部自然剥落的微粒。
“收集粉末样本,做分子结构还原。”
三分钟后,还原模型出现在屏幕上。那些金色粉末在电子显微镜下重组,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晶体结构,核心是扭曲的碳链,外层包裹着多层氦-3同位素。林月瞳调出云天集团的“宇宙污染物数据库”,当屏幕上弹出“噬星菌聚合结晶”的标准模型时,两者的分子结构完美重合——唯一的区别是,数据库里的结晶带着强烈的放射性与腐蚀性,而叶云田舱底的样本,经过净化后,已经变成了稳定无害的惰性物质,金色来自其内部稳定释放的微弱能量辐射。
“这是被净化后的噬星菌核心。”林月瞳对比着数据,“我们的探测器在m81星系的一颗白矮星周围发现过类似的物质,但当时的分析认为,这种净化需要恒星本身的能量爆发才能完成,相当于让恒星‘发烧’烧死病菌,代价是缩短一半的寿命。”她看向舱内的叶云田,“但他做到了在不损伤恒星的前提下完成净化……他的火焰不是摧毁,而是‘锻造’,把有毒的杂质从恒星的‘肌体’里提炼出来,留下健康的内核。”
叶云田的眉头在营养液中皱得更紧,侧脸的线条绷得像拉满的弓弦。他的右手虚握,掌心朝向舱底的焦炭状物质,仿佛在沉眠中仍保持着锻造的姿态。叶云天忽然注意到,他脖颈左侧有一道浅色的纹路,形状像是火焰的侧影,与自己锁骨下方那道小时候烫伤的疤痕位置隐隐相对,只是形态更规整,像是某种能量流过的印记。
“‘田’……”叶云天在记录板上写下这个字,笔尖悬停片刻,“不是燃烧的‘焰’,是田垄的‘田’。”他看着屏幕上那颗被白色火焰包裹的恒星影像,“火焰在这里不是武器,是犁。他像农夫耕耘土地一样,用高温剥离腐烂的杂质,让恒星重新焕发生机。火系宇宙的正义,不是用毁灭终结黑暗,而是用锻造的温度,把腐朽炼化成新生的基石。”
此时,舱壁的淡金色薄膜突然泛起一阵强烈的光泽,像是回应他的话。叶云田的喉结轻轻动了一下,营养液中升起一串细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破裂,释放出极淡的金色雾气,与薄膜的光泽融为一体。
叶云天后退半步,看着这团在舱内流转的金色光晕。他忽然明白,为什么这股暖意不同于普通的高温——那是生命被滋养的温度,是秩序从混沌中被锻造出来的温度,是火焰最本真的意义:不是吞噬,而是照亮与孕育。就像这颗“田”字,在火的耕耘下,终会结出秩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