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爱恨无情 > 第173章 人去家散

第173章 人去家散

国的腿伤得到了简单处理;刘梅因为工作表现好,被调到了厂里的宣传科...只有刘卫东,杳无音信。邵明珍常常想起长子离家那天的眼神,那种痛苦与决绝交织的复杂神情。

九一三事件后,干校的管制稍微宽松了些。邵明珍获准给孩子们写信。她给每个孩子都写了长长的信,告诉他们要坚持,要相信未来,不要放弃希望。_s?j·k~s*a/p,p~.?c*o?m-“你们的父亲是个正直的人,”她在信中写道,“他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党,也爱你们。总有一天,历史会还他清白。”邵明珍也终于被允许离开干校,但仍需接受群众监督。她选择回到省城,在街道小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刘梅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但性格变得内向沉默。母女重逢时,刘梅紧紧抱住母亲,哭得像个孩子。

“妈...我好想爸爸...”女孩抽泣着说。少明珍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心如刀绞:“爸爸也想你...他最爱听你唱歌了...”那晚,刘梅轻声唱起了小时候父亲教她的《延安颂》,邵明珍闭着眼睛,仿佛看到刘昊然就坐在对面,面带微笑地打着拍子...十年一觉西都梦,浩劫灾难终结束。车间的工人们面面相觑,有人开始小声议论,有人偷偷抹泪。邵明珍站在原地,手中的零件掉在地上。她想起刘昊然曾经说过的话:“黑暗再长,也挡不住黎明的到来。”现在,黎明终于来了,可她的昊然,却永远看不到了。根据上级指示。西都召开会议宣布为刘昊然恢复名誉。

追悼会上,邵明珍站在丈夫的遗像前,轻轻抚摸着那张年轻时的照片——那是他们在延安结婚时的合影,两个人都穿着八路军制服,笑容灿烂。“昊然,你清白了...”邵明珍低声说,泪水模糊了视线。追悼会后,孩子们陆续归来。刘兰从贵州回来,带着丈夫和一个三岁的孩子;刘卫国的腿留下了残疾,拄着拐杖;刘卫民从缅甸辗转回国,皮肤黝黑,眼神警惕;刘梅则考上了大学,正准备开始新生活。只有刘卫东,依然没有出现。直到追悼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晚上,邵明珍家门口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妈...”刘卫东站在门口,胡子拉碴,眼窝深陷,“我...可以进来吗?”邵明珍看着阔别十一年的长子,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刘卫东跪了下来,泪流满面:“我对不起爸爸...对不起您...我...”邵明珍上前抱住儿子,像他小时候那样抚摸着他的后背:“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那天晚上,刘卫东讲述了这些年的经历——在内蒙古的艰苦生活,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不断审查,因为曾经批判过父亲而备受良心谴责...“我每天都想回家,”他痛苦地说,“但我没脸回来...”邵明珍静静地听着,最后只说了一句:“你爸爸会原谅你的。他一直说,革命者的胸怀要像大海一样宽广。”夜深了,邵明珍站在窗前,望着满天繁星。这个家,终于又聚在了一起,尽管伤痕累累,尽管永远少了一个人。但她知道,刘昊然的精神永远活在他们心中。

少丰听完光标师兄讲述刘英一家的故事,时而感慨,时而愤怒,时而沉默。听到最后是夫妻俩官复原职,一家团聚。悬在心口的一块石头落地,他长舒一口气地说:“刘英夫妇命大福大造化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光标师兄却说:“还不是回到乡下,才躲过了一劫。自古以来,偏远乡村都是避乱之地。”少丰点点头表示认同,随即拿起另一份档案:“可是,邵明珍一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是妇女团那个邵明珍吗?在边区组织部工作过,后来任西都省的厅长。”光标师兄问。少丰翻开档案,指着里面的内容说:“十多年前的往事不堪回首……

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西都省城的梧桐树上刚刚冒出嫩芽,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打得七零八落。邵明珍站在省委大院的家门口,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手指紧紧攥着那份刚送到的文件。纸上的字迹在她眼前跳动:“刘昊然需立即前往省委招待所接受革命群众质询...”“妈,爸什么时候能回来?”小女儿刘梅从屋里跑出来,拽了拽她的衣角。十一岁的女孩眼睛又大又亮,像极了年轻时的少明珍。少明珍迅速将文件折好塞进口袋,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很快,爸爸只是去开个会。”她没说谎,刘昊然确实是去开会了,但绝不是什么普通会议。自从五一六通知下来后,整个西都省就逐渐混乱了起来。作为省委书记的刘昊然首当其冲,大字报贴满了省委大院的外墙,一条比一条措辞激烈。“邵厅长,车准备好了。”司机老赵站在不远处,声音压得很低。这位给刘家开了十年车的老兵,最近也变得小心翼翼。邵明珍点点头,转身进屋拿了一件外套。经过客厅时,她看到大儿子刘卫东正坐在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