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接过捷报时,指尖在"两千三百余"这个数字上微微一顿。-鸿!特,暁`税·蛧¨ !哽~歆·最·筷`侍立身旁的贾诩注意到,这个数字恰好是去年徐州贪官数的三倍——陛下曾说过"下次要三倍严惩"。
奏章上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暗藏玄机:
八十万石粮:正好是朝廷拨付赈灾粮的总数
三十万流民:与户部失踪人口册完全吻合
五万亩良田:全是世家强占的"隐田"
最精妙的是"斩首"二字用朱砂加粗,在羊皮纸上宛如未干的血迹。
当刘辩念到"醒廉书院"时,德阳殿的温度似乎骤降。老谋深算的卢植立刻意识到:这是要把世家的耻辱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啊!
书院规划图显示:
地基用贪官宅邸的砖石
讲堂立柱刻满伏法者姓名
藏书阁专收抄没的"雅贿"字画
甚至茅厕都用贪官府上的金砖铺地
诸葛亮在袖中快速掐算:这哪是书院?分明是座反腐纪念馆!
刘辩合上捷报的声响让某些大臣膝盖发软。陛下嘴角那抹似有若无的微笑,与半年前处决幽州刺使时的表情如出一辙。
"诸卿以为如何?"轻飘飘的问话下,曹操第一个出列:"臣请将此法推行各州!"他特意加重了"各州"二字,眼睛却盯着清河崔氏的家主。¢纨! * +神\栈/ ¨已^发,布/最`鑫+蟑-截?
崔琰手中的笏板"啪嗒"落地——崔氏在冀州的万亩良田,可都是这么来的。
德阳殿内,刘辩指尖轻抚龙案,目光缓缓扫过殿中群臣。
"诸卿以为,该如何嘉奖曹莹?"
他的声音不轻不重,却让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暗藏杀机——刘辩在试探,试探朝臣对新政的态度,试探他们对女子为官的真实看法。
出乎所有人意料,曾经带头弹劾曹莹的崔琰,竟第一个出列。
他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老臣以为,当加封县侯!"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要知道,崔琰可是清流领袖,向来反对女子干政,更曾上书称"曹莹杀戮过重,有违圣人之道"。
可如今,他竟主动提议封侯?
更令人震惊的是,刚刚"病愈"的王朗,竟也颤巍巍地出列,摸着尚未痊愈的胸口,虚弱道:
"该赏……该赏……"
他的声音虽轻,却像一记闷雷,炸得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要知道,王朗可是被祢衡和诸葛亮喷得吐血三升的苦主,如今竟也低头了?
曹操站在武将之首,冷眼旁观这群见风使舵的老狐狸。`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笑:"这群人,倒是识时务。"
但他更清楚——崔琰和王朗的突然转变,绝非真心实意,而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毕竟,曹莹在琼州杀的不仅是贪官,更是他们的党羽!
刘辩看着殿中群臣的反应,眼中闪过一丝玩味。
他缓缓开口:"既然诸卿皆无异议……"
"传旨,加封曹莹为'定远县侯',食邑三千户,赐金印紫绶,总领岭南军政。"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另,准其所请,以抄没世家之资,修建'醒廉书院'。"
刘辩起身的瞬间,十二名执金吾同时敲响殿柱,金玉相击之声震得几个老臣险些掉落笏板。黄门侍郎的唱喝声在德阳殿内回荡:"移——驾——匠——作——监——"
这个命令让百官面面相觑。匠作监?那可是制作御用器物的低贱之所!太傅杨彪刚要劝阻,却见天子己经大步流星走下丹墀,玄色冕服的十二章纹在晨光中流转,所过之处官员们慌忙退避。
匠作监内早己备好一方三尺长的紫檀木匾,木料纹理间隐约可见暗金色的星点——这是岭南进贡的"金星紫檀",埋在地下百年不朽。更绝的是木工特意将板材斜切西十五度,让木纹形成波浪般的血丝纹路。
刘辩接过特制的狼毫笔,笔尖蘸取的不是普通金粉,而是掺了琼州贪官熔炼金器的金箔末。工部尚书后来在笔记中记载:"陛下运笔时,手腕悬空三寸,每一划都力透木背......"
当"眉"字最后一捺完成时,奇迹发生了。一缕阳光穿透监内天窗,恰好照在未干的金粉上,霎时整块匾额迸发出炫目光芒。匠作监的老匠人扑通跪下——他认出来了,这是"木魂认主"的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