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五十年代的猎人传奇 > 第一百二十九章 烟火人家

第一百二十九章 烟火人家

着手指头,“顶好的细盐,管够!上好的煤油,给你灌满一桶!洋火(火柴)给你拿几大包!要布不?新来的‘劳动布’,厚实耐磨,做棉袄面子最好!还有那带玻璃罩的煤油灯,比瓦罐灯亮堂多了,晚上做活不伤眼!对了,再给你家小子带包洋糖(水果糖)甜甜嘴!”老赵脸上笑开了花,仿佛这参是他自己挖的。_鑫_丸/本¢神,栈+ -首*发`

秦铁柱想了想:“盐、煤油、洋火、劳动布要一丈二,煤油灯要一个。糖…要一包。”他没多要,知道这参虽值钱,但也不能太扎眼。

“行!包我身上!”老赵拍着胸脯,“等你从县里回来,东西一准儿给你备齐!”

回村的路上,秦铁柱的脚步轻快了些。怀里那张纸条,沉甸甸的,是新屋里的第一缕“活钱”气。经过村口结冰的池塘时,他停下了脚步。冰面冻得瓷实,几个半大孩子正用自制的冰车在冰面上嬉闹追逐,笑声清脆。冰面下,隐约可见迟缓游动的鱼影。

他绕到池塘背风的一角,选了一处冰层较薄、靠近芦苇丛的地方。抽出开山刀,用刀柄末端对着冰面猛地一凿!“咚!”冰屑飞溅,凿开一个碗口大的冰洞。冰冷的池水涌了出来。他从背篓里摸出几根备用的细钢丝,手指翻飞,迅速做了几个简易的“滚钩”,钩尖在袖子上蹭得锃亮。钩尾系上细麻绳,绳头拴在岸边一截枯树桩上。钩上挂了一小点从怀里掏出的、硬窝头上抠下来的面团做饵。

几个滚钩顺着冰洞慢慢沉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做完这些,他不再停留,继续往家走。这滚钩能不能挂上鱼,全看运气,明天再来查看便是。

刚到家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秦老汉爽朗的笑声和晓柱兴奋的“驾!驾!”声。推门进去,只见晓柱正骑在秦老汉刚做好的一只矮脚小木马上。木马是用结实的杨木根雕的,打磨得光滑圆润,西条短腿稳稳当当,马脖子上还用红布条系了个小铃铛。晓柱骑在上面,小屁股一颠一颠,小手拍着“马脖子”,铃铛叮当作响,乐得小脸通红。

“爹!马!”晓柱看见秦铁柱,更兴奋了,指着小木马。

“柱子回来了?快看看,给晓柱弄了个坐骑!”秦老汉脸上满是得意,手里还拿着凿子在修整木马耳朵的弧度。小丫在一旁看着,眼神里也透着喜欢。

“爷手巧。”秦铁柱走过去,摸了摸光滑的木马背。

“刚孙大娘送来了几个冻梨,说是窖里存的,给孩子们甜甜嘴。”周晓兰从灶屋出来,手里端着个粗瓷碗,里面是几个黑黢黢、冻得硬邦邦的秋梨,用凉水化着,“王老栓叔也来了,问你啥时候有空,想跟你学学咋下套子逮兔子,他家小子馋肉了。”

正说着,王老栓就叼着旱烟袋溜达进了院,一眼看见那结实的小木马,啧啧称奇:“老秦哥,你这手艺,绝了!赶明儿给我家那皮猴子也弄一个,省得他整天上房揭瓦!”

“中!等把这火盆架子打出来!”秦老汉笑着应承,指了指旁边一堆待处理的木料。他正琢磨着给新屋打一个既能取暖又能烧水、边上还能烤鞋袜的多功能火盆架。

晚饭简单却温暖。大碴子粥熬得粘稠,配着周晓兰腌的芥菜丝和萝卜条,脆生生的。新换回来的细盐撒在咸菜上,咸淡正好。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厚实的方桌旁。晓柱坐在他的小木马上不肯下来,周晓兰只好把粥碗端到他面前的小板凳上。小丫小口喝着粥,脸颊在灯光下显得红润了些。

秦母吃得不多,却一首看着大家,昏黄的灯光映着她眼角的皱纹,那里面盛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满足。她时不时给晓柱擦擦嘴角的粥渍,又给小丫碗里夹点咸菜丝。

“娘,您也吃。”周晓兰把一块腌得透亮的萝卜夹到秦母碗里。

“哎,吃,吃着呢。”秦母应着,慢慢嚼着,目光扫过亮堂的新屋,扫过厚实的家具,扫过儿孙的脸庞,最后落在墙角那盏擦拭一新的旧瓦罐煤油灯上。她知道,明天,或许就能换上带玻璃罩的新灯了。这日子,像那灯捻子,正一点点被拨亮。

秦铁柱默默喝着粥,目光扫过父亲摩挲木马时专注的侧脸,扫过妻子在灯下显得格外柔和的眉眼,扫过母亲眼中那沉静的光,最后落在儿子因兴奋而红扑扑的小脸上。新屋的椽木散发出淡淡的松脂香,与灶膛里柴火的余烬、桌上粥饭的热气,还有门外清冷的山风气息,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氤氲在这方寸之地。

夜渐深,风掠过新糊的窗户纸,发出轻微的呼啦声。秦老汉在灯下,用砂纸仔细打磨着火盆架的棱角,秦母坐在炕沿,就着灯光缝补秦铁柱棉袄肘部磨薄的地方。周晓兰哄睡了晓柱,轻声和小丫说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