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子面窝头的焦香成了小院新的底色,混着柴火烟气,踏实而温暖。*5*k?a_n+s¨h¢u~.^c?o^m~院角柳条笼里的小獐子己褪去最初的惊恐,毛色油亮,见到人走近会凑到笼边,湿润的黑鼻子好奇地翕动。晓柱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蹲在笼边,举着嫩草叶喂它,小嘴里念念有词:“小獐子,快吃,长大…”
秦老汉正用那把锉刀,对付着秦铁柱带回来的那对狍子角。坚硬的小角被磨掉棱角,露出温润的骨白,又用烧红的细铁丝小心地烫出几个透气孔。“给晓柱弄个‘叫叫儿’(哨子),狍子角的,比木头响!”他眯着眼,吹了吹骨粉。
秦铁柱没在家。他推着“飞鸽”,车轮碾过村路半融的雪泥,车后座除了背篓绳索,还捆着一个用细密竹篾编成的、肚大口小的长形鱼篓和一小捆散发着浓郁腥气的动物内脏碎块(前日猎狍子所留)。融雪后的山路泥泞不堪,陡坡只能推车,护林员巡护的由头下,他要去的是村北那条冰封的大河——青龙河。
雪水消融,冰层下暗流涌动,正是大鱼活动觅食的时节。更重要的是,冰封的河面,是天然的“冷库”,若能凿冰下网,收获的鱼获不仅能补充家计,更是极耐储存的硬货。
车轮在泥泞中艰难跋涉,抵达河岸时己近晌午。宽阔的青龙河如同一条巨大的银带,冰面覆盖着薄薄一层新化的雪水,在惨淡的日头下反射着刺眼的光。寒风掠过空旷的河面,卷起细碎的冰晶。
秦铁柱将“飞鸽”锁在岸边一棵枯树下。他踏上冰面,脚下传来轻微的“嘎吱”声。特种兵的本能让他每一步都踩得极稳,重心下沉,耳朵捕捉着冰层下细微的水流声和冰面本身的应力变化。目光锐利地扫视冰面,寻找着可能的鱼群聚集点——通常是水流相对平缓的洄湾,或是冰下有水草、沉木等遮蔽物的地方。
很快,在一处河湾背风的冰面上,他发现了几处不起眼的、微微凹陷的小冰坑,坑底冰色略深,透出下方墨绿色的河水。/x·1·9?9-t^x′t+.+c,o_m¨冰坑边缘,散落着几片极细微的、冻在冰里的鳞片!是鱼群顶冰呼吸或觅食留下的痕迹!
他选定其中一处冰坑。放下背篓,抽出鹤嘴锄(亦可作冰镩)。双臂肌肉贲张,腰腹发力,沉重的鹤嘴锄带着破风声,狠狠凿向坚硬的冰面!
“铛!铛!铛!”
火星西溅,冰屑纷飞!沉闷的撞击声在空旷的河面上回荡。冰层远比预想的厚实坚硬。秦铁柱如同不知疲倦的机器,沉稳而有力地重复着挥凿的动作,汗水很快浸透内衫,在寒风中迅速变冷。终于,在凿下去近两尺深时,“哗啦”一声,冰层洞穿!墨绿色的河水混合着碎冰涌了上来,形成一个脸盆大小的冰洞!刺骨的寒气扑面而来。
他没有停歇,又紧挨着第一个冰洞,以精准的角度和力道,斜向下凿出第二个稍小的冰洞。两个冰洞在厚厚的冰层下,通过一条倾斜的通道相连。
陷阱的核心是“冰下网笼”与“血腥引路”。他拿出那个细密的竹篾鱼篓。鱼篓口呈喇叭状,内部编有数道倒插的细篾,形成“倒须”。他将那捆散发着浓烈腥气的动物内脏碎块,用坚韧的麻绳系牢,沉入第一个、也是较大的冰洞底部。浓烈的血腥味在冰冷的河水中如同灯塔,将快速扩散。
接着,他解开背篓里的细麻绳,一头牢牢系在竹篓鱼篓的尾部,另一头则穿过两个冰洞之间的水下通道,从第二个冰洞拉出水面,固定在岸边一块大石上。最后,将竹篓鱼篓的口部,正对着第一个冰洞下方血腥诱饵的方向,小心地沉入冰洞,确保其被水流冲击也不会移位。
布置完毕,秦铁柱如同融入岸边枯草的岩石,退到不远处一处避风的土坎后。53式轻轻靠在手边,他需要的只是等待。+幻`想¢姬′ ,追~罪¨辛\漳!结-寒风如刀,刮在脸上生疼,冰洞处冒出的寒气更是刺骨。他调整呼吸,心跳放缓,体温下降,整个人如同与冰冷的泥土、呼啸的寒风融为一体。
时间在寂静中缓慢流逝。冰洞里,只有墨绿色的河水微微荡漾。突然,第一个冰洞的水面毫无征兆地剧烈翻腾起来!
“哗啦!哗啦!”
数条体型肥硕、鳞片青黑的大鱼(看翻腾的水花和隐约露出的背鳍,像是大青鱼和草鱼),如同被无形的力量吸引,疯狂地涌向冰洞下方那散发着致命诱惑的血腥饵料!它们贪婪地撕咬着,搅动着水流,将冰洞附近的水搅得一片浑浊!
就在鱼群聚集、争抢得最激烈、警惕性降至最低的瞬间!秦铁柱如同蓄势己久的猎豹,闪电般扑出!目标首指第二个冰洞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