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已经带着灼人的温度,透过外贸仓库的高窗斜照进来,在地面投下细长的光斑。??狐±??恋$文-学? ¨|首?=发&林阳蹲在月台边,手里捏着机械扳手,正给最后一卷打包带做日常检查。齿轮咬合处的机油泛着淡淡的光,是他早上刚按老刘的嘱咐添的——这三个月来,每周给扳手注油已经成了习惯,就像每天上班先翻台账、下班前核对库存一样自然。
“咔嗒”一声,扳手的齿轮顺畅地转动起来。林阳站起身,拍了拍工装裤上的灰尘,裤脚的褶皱里还沾着点杨木隔离板的碎屑。三个月前刚穿这身工装时,袖口能卷到小臂,现在洗了几次,居然刚好合身,像是被仓库的汗水和木屑浸润得服帖了。
“今天这批货够你忙的。”陈凯抱着一摞英文单据走过来,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滑,“德国客户那边又改了装箱要求,说要按产品批号分区域码放,还得附双语对照表。”他把单据往林阳手里一塞,嘴角带着点笑意,“不过我看你现在处理这些,比我刚来时利索多了。”
林阳接过单据,指尖划过“批号lot no.”这行字,心里已经有了谱:“我先去恒温区核一下这批货的数量,顺便把对照表打印出来贴在货箱上,省得装船时工人弄混。”他转身要往仓库里走,被陈凯一把拉住。
“别急,”陈凯的声音有点沉,和平时的轻快不一样,“今天早点收工,咱俩在仓库待会儿,说点事。”
林阳愣了一下,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才下午四点半。往常这个时候,他们要么在核对发往东南亚的加急单,要么在给新到的货箱贴英文标签,很少有这样清闲的时刻。“出啥事儿了?”他注意到陈凯手里没拿账本,也没带相机,倒像是特意等工人都去食堂吃饭了,才找机会跟他说话。
仓库里静悄悄的,只有远处车间传来隐约的机器轰鸣,还有墙角排气扇转动的“嗡嗡”声。陈凯靠在铁架上,从口袋里摸出包烟,刚想点燃,又想起仓库里禁烟的规定,只好又塞了回去。“你这三个月,进步挺快啊。”他望着堆得整整齐齐的货箱,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林阳抓了抓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还不是你教得细。”他想起刚来时连“fob”和“cif”都分不清,是陈凯拿着旧单据,一个个术语讲给他听;第一次用机械扳手时笨手笨脚,把打包带拽断了三根,是陈凯握着他的手,教他怎么找角度、控力道。′s·a~n,s+a^n_y+q/.-c*o*m+
“不全是教的事。”陈凯转过身,目光落在仓库角落的铁皮柜上,那里锁着三个月来他们一起整理的单据存根,每本封面上都有林阳写的日期,字迹从歪歪扭扭变得越来越工整,“你刚来第二天,就盯着那批德国涂料的标签看了半宿,第二天跟我说‘凯哥,成分说明里的固化剂含量是不是标错了’——那时候我就知道,你这小伙子上心。”
林阳想起那回事,当时自己拿着手机查专业词典,把“固化剂”的英文“curing agent”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才敢跟陈凯确认。后来老刘去车间一问,果然是打印时多敲了个小数点,“差一点就让客户以为咱的货不达标。”老刘当时拍着他的肩膀说,“比陈凯刚来那会儿机灵。”
“那也是你让我别怕犯错。”林阳蹲下来,拿起根杨木隔离板,指尖在光滑的板面上划过。这板子比三个月前用的第一批更规整,边角的毛刺都被砂纸磨得干干净净——他知道,这是陈凯跟木工师傅特意嘱咐的,“你说‘仓库里的错,越早发现越好,藏着掖着才出事’。”
陈凯忽然笑了,笑声在空旷的仓库里显得格外清晰:“这话也是老刘当年跟我说的。”他的目光飘向仓库门口,那里的水泥地上,还留着淡淡的叉车辙印,是三个月来无数次装卸货箱磨出来的,“其实有件事,我一直没跟你说。”
林阳心里一动,抬头看他。陈凯的表情比平时严肃,眼镜片反射着窗外的阳光,看不清眼神。“你刚来那天,我本来是打算跟李主管提离职的。”
这句话像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林阳手里的杨木板“啪嗒”掉在地上。“离职?”他张了张嘴,忽然想起面试那天,李主管说“外贸仓库缺个年轻人”,当时还以为是巧合,“那你……”
“我家里给找了自来水厂的工作,”陈凯捡起地上的木板,轻轻放在货架上,“专业对口,管他们的计算机系统,不用再天天搬隔离板、扛货箱。”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其实去年年底就定了,跟李主管说的是‘最晚四月底走’。”
林阳愣住了。四月底,正是自己入职的时间。,E~Z/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