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伏击部队应施以重兵,配合机枪、迫击炮等,依托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提前削弱这支大队的力量,就算无法全歼,届时也能再退守寒王镇以守为攻,如此能将这股日军步步蚕食,为攻城部队延长时间。
“好,我也是这个意思,丁团长,接下来就由你镇守寒王镇!我带32团布伏,如果前线战斗不顺利你们新二团再上。”
“……”
丁伟:合着我白说了?让我们新二团当预备队?闹了半天我成了小丑?
“首长,您是不是瞧不起我们新二团?虽然我们团只有一千来号兵力,可你是旅长,哪儿有旅长在前,团长在后的道理?应该你留下,我和宗团长去伏击。”
“没错!我赞同丁团长的说法!”
旅长还想说什么,宗团长劝道:“首长,您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再者,作为旅长,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指挥岗位,而不是冲锋陷阵,这样我们打下来才能没有顾虑,可以放开手脚的去打。”
旅长点了点头,“好吧,我接受你们的建议,注意安全。”
“是!!”
丁伟和宗团长迅速带兵布伏,其实两人都很清楚旅长的性格,首长能分不清大局吗?能不知道战场上应该分工明确的道理,指挥的指挥,冲锋的冲锋嘛,归根结底,战局凶险,指挥员们有时也不得不上前线。
而且这位旅长一向是身先士卒,常常带头冲锋。
旅长出生于苏省丰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14岁只身流浪到福省,毛遂自荐给一个副官当勤务兵,后被送至津门入东北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他在东北军曾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他因不满国府的不抵抗政策,愤然辞去军职,随后曾加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任某部团长,率部参加克复康保、多伦等地区对日军作战。
1935年绥东抗战爆发后,他秘密打入伪军李守信部金宪章旅,任营长,在百灵庙战役中策动全营起义,并迫使金宪章旅投降。后来被国府当局视为危险分子,遭到禁锢,首到七七事变后才获释出狱。
全国抗战爆发后,他组织抗日义勇军,在河北无极、藁城、新乐、行唐一带打游击,1938年春,自改番号为冀察游击第二师,率部由河北行唐南下,转战冀西、豫北一带。
1939年6月,他应邀在我军129师师部与师长、政委见面,所部被改编为129师平汉游击纵队,任司令员。同年底加入组织。
时任旅长的他,今年32岁,牺牲之年,年仅34岁!
自从少年时代投笔从戎,他一生都在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
……
32团和新二团进入镇北公路两侧潜伏下来,战士们利用树木、岩石作为掩护,构筑简易工事。机枪手将机枪架设在有利位置,迫击炮手则校准了射击角度,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片刻后,日军增援部队现身了,最先进入伏击圈的是一支中队,还有六辆汽车。
丁伟手持驳壳枪挑了挑军帽,寻思着要不是战局紧迫,换做单独行动,说什么也得把这些汽车给想办法弄到手。
现在嘛,娘的老子不要了,全都炸了!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