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我破产厂长,你把厂子列为SSS级禁区 > 第22章 送错了

第22章 送错了

材料科学研究所,B栋,三号复合材料实验室。·我!的!书¨城^ ^无¨错.内\容-

空气里弥漫着臭氧和精密仪器运行时特有的干燥气味。巨大的机床停止了轰鸣,只剩下服务器散热风扇持续不断的低语。穿着白色无尘服的年轻人,名叫李维,双手捧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报告,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他快步走向实验室的另一头,步履间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

缪院士正站在一台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前。他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但身上的无尘服却有些褶皱。

“老师,”李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数据出来了。”

缪院士没有回头。他的注意力完全被目镜下的微观世界所吸引。那是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纤细得多的黑色纤维,在电子束的照射下,表面光滑得如同最完美的黑曜石。

“念。”他吐出一个字。

“样品编号LY-001,直径7微米。拉伸强度测试,平均值…6.98GPa。”李维顿了一下,似乎自己也不敢相信这个数字。

实验室里陷入了片刻的死寂,连散热风扇的声音都仿佛消失了。

缪院士终于缓缓直起身。他摘下护目镜,露出一张布满沟壑的脸。他没有去看李维,而是看着那台已经停止工作的拉伸测试机床。那台从德国进口的、最顶级的设备,为了测试这根细丝,几乎被逼到了性能极限。

“峰值呢?”他问。

“7.2GPa。老师,这已经……这已经不是T-1000级了,它比T-1000的标准高出了整整一个数量级。我们的理论模型里,根本不存在这种强度的碳纤维。”李维的语速越来越快,“而且它的重量,比我们预想的还要轻8%。超高强度,超轻量化……我们做到了!”

缪院士接过那份薄薄的报告。?k~s¨j/x¢s!.,c′o*m*他的手指在“7.2GPa”那个数字上轻轻摩挲。几十年的研究,无数次的失败,一个国家在尖端材料领域追赶了半个世纪的梦想,最终的答案,就浓缩在这张A4纸上。他本该欣喜若狂,本该立刻向上面汇报这个足以震动世界的成果。

但他只是露出一个复杂的、无法言喻的表情。那是一种苦笑。

“我们费尽心思攻关多年,几代人的心血,上万次的实验……”他喃喃自语,像是在对李维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最后,还不如渊龙先生的一句话。”

李维愣住了。他想起了那个最高指示,那个让整个项目组都觉得匪夷所思的研发方向调整。所有的资源,所有的人力,都被集中到一个看似荒谬的目标上。

“一句什么话?”李维忍不住问。

缪院士转过身,拿起桌上一支铅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条弯曲的弧线,像是一根被绷紧的钓竿。

“他说,‘鱼竿太脆’。”

李维的嘴巴微微张开。鱼竿?他们这个投资数百亿、关系到国家未来战略安全的顶级项目,其最终的技术突破,源于一句关于“鱼竿”的抱怨?这是什么黑色幽默?

缪院士看着草稿纸上的弧线,又看了看报告上的数据。强度,韧性,匪夷所思的平衡。他仿佛能看到一根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鱼竿,如何能承受住深水中巨物的疯狂挣扎,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弧度,却永远不会折断。

“渊龙先生……”缪院士的声音很轻,“他才是真正的垂钓者。”

他拿起铅笔,在报告的标题下面,写下了两个字。

“这材料,就命名为‘龙须’吧。_a-i/l+e·x^i?a*o~s_h`u_o~.\c¢o?m′”

龙,是渊龙。须,是那根连接着棋手与棋局的、最坚韧的细丝。

“龙须……”李维咀嚼着这个名字,心头一阵战栗。他忽然觉得,自己所以为的科学研究,或许只是某个更庞大棋局里,微不足道的一步。

“准备一份样品,”缪院士把报告递还给他,“用最好的工艺,做一根‘成品’出来。送到渊龙先生指定的地方去。”

“明白。”

“另外,”缪院士补充道,“对外技术文档,就按照我们上个月失败的那个T-800改性方案的数据去写。这个项目,从今天起,正式封存。”

李维心头一凛。他懂了。真正的国之重器,在它问世的那一刻,就必须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里。

……

半个月后。

城郊的鱼塘依旧浑浊。夏末的午后,空气闷热得像一堵墙。苏辰坐在他的小马扎上,盯着水面,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