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 > 第168章 晚风里的坦诚与约定

第168章 晚风里的坦诚与约定

傍晚的风终于卸去了正午的灼烈,带着石榴树的甜香掠过小区花园的栅栏时,林阳的影子正被夕阳拉得老长,几乎要触到小薇的帆布鞋。/3\8′看′书·网′ /更~新*最*快,两人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慢慢走,鞋跟碾过石子的咯吱声里,混着远处热电厂冷却塔的嗡鸣——那是小薇父亲工作的地方,也是这片工业区里最恒定的背景音。

“这树是前年种的,”林阳指着路边一棵半大的石榴树,树干上还缠着护树的草绳,“刚栽的时候才到我腰,现在都能遮半片阴凉了。”他说这话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小薇正抬手拢头发,发梢被风吹得乱晃,像极了他仓库里那些没捆扎好的塑料布。

小薇“嗯”了一声,忽然停住脚步,转身从帆布包里摸出把塑料梳子,三两下把散开的马尾辫重新梳紧。风恰在这时卷过来,掀起她白色连衣裙的衣角,她干脆抬手将辫子在脑后盘成个圆髻,摸出两根黑色发卡交叉别住。金属卡子反射着落日的碎光,在她光洁的额角投下小小的阴影。

“这样利索点。”她拍了拍手上的碎发,动作熟练得不像个二十岁的姑娘。林阳看着她露出的脖颈,线条干净利落,倒比刚才多了几分沉稳,心里那点因“五岁差距”而起的别扭忽然就淡了。他想起仓库里那些贴错标签的货箱,有时亲眼看见的,远比单据上写的更真切。

“其实我家情况,张阿姨可能没跟你说全。”小薇重新迈步,帆布包带在手腕上绕了两圈,把包勒得更紧些。她的鞋跟磕在石板路上,发出笃笃的轻响,像在给她的话打拍子,“我爸妈早不在邢台老家种地了,前年秋收一结束就来这儿了。”

林阳“哦”了一声,脚下的鹅卵石忽然硌得厉害。张阿姨明明说“她父母在老家种地”,这话像仓库里那些填错的报关单,乍看没问题,细究起来全是漏洞。他皱了皱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手机壳——那是个磨掉漆的硅胶壳,还是大学毕业时室友送的。

“在你们小区后排那栋旧楼租的房,三楼,一居室。”小薇抬手指了指西北方向,那边的楼顶上晾着五颜六色的被子,像面拼布旗,“窗户朝西,夏天能热死个人,但房租便宜,一个月才三百五。”她忽然笑了笑,嘴角的小虎牙闪了下,“我妈总说,等俩弟弟考上大学,就换个带阳台的。”

“俩弟弟?”林阳愣了下,张阿姨没提过这个。

“嗯,双胞胎,今年刚上高一,在三中。”提到弟弟,小薇的语气轻快了些,“俩小子淘得很,上周还把班主任的自行车胎给放了气,被我爸追着打了半条街。”她顿了顿,声音低了点,“但成绩还行,上次月考在年级排前五十,班主任说努努力能冲个一本。”

林阳听得仔细,心里却像被叉车叉偏了货箱,有点硌得慌。,x.q?i_u\s·h,u¢b_a¨n`g_._c!o~m`他不是计较对方家里人多,是不喜欢这种信息掺水。这年头介绍对象还搞这套,跟仓库里那些虚报重量的集装箱有什么区别?他想起母亲总说“张阿姨是实在人”,此刻倒觉得,所谓的“实在”里,也藏着不少人情世故的弯弯绕。

“我爸在热电厂当临时工,接接电线,修修设备,按天算钱,一天八十。”小薇没察觉他的走神,继续说着,手指在帆布包上划着圈,“我妈帮三楼的王奶奶看孩子,那小孩刚一岁半,难缠得很。闲下来还去菜市场帮人理菜,一天能挣个三十二十的。”她算得清楚,像在报超市的价目表,“俩人加起来,够房租和弟弟们的学费,还能攒点生活费。”

“那你……”林阳想说“你工资呢”,又觉得太唐突,把话咽了回去,换成“挺不容易的”。

“习惯了。”小薇低头踢着一颗小石子,石子在地上滚出老远,“从初中毕业来市里打工,就没闲过。刚开始在饭馆洗盘子,后来去服装店卖衣服,去年才进的超市当收银员,好歹能按时发工资。”她抬起头,夕阳刚好落在她眼里,亮得像淬了光,“我不怕累,就怕瞎忙活。”

林阳忽然想起自己大学毕业时,母亲托关系找的中学教职。那时他总觉得“没意思”,非要自己找工作,现在看着小薇,倒觉得“没意思”的安稳,其实是多少人盼不来的日子。他仓库里那些进口的化工原料,包装再精致,说到底也只是些供人使用的东西,哪有眼前这姑娘活得实在。

“张阿姨说你父母在老家,可能是觉得……”他想说“怕你有负担”,又觉得这话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